大学生为了理想 种大棚苦乐分享

时间:2021-04-21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学生为了理想 种大棚苦乐分享

  12月11日上午,晋中市乌金山镇南胡村丰沃蔬菜基地,一个西红柿大棚里,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仔细看看,一棵棵绿色的秧子上都结满了红红绿绿的果实。“这个红,就它了。”再往里走,几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绿秧中间。他们一会儿蹲在地上,一会儿弯下腰。看到一棵秧子上没果实,一位小伙儿顺手把它连根拔起,“不能留了,白白浪费水和肥料。”很快,摘满了两大筐粉红的西红柿,记者拿起尝了一个,好甜!然后,又过来两个小伙子,往外搬筐。

  小伙子们的头发有些蓬乱,手指上沾满了西红柿叶子汁,乌黑乌黑的,深色的工作服上到处蹭着土……基地的一位负责人说,小伙子们一共有6位,都是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带头的小伙子瘦瘦的,很斯文,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他叫任三杰,1990年出生。“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些种植方面的知识,但是从来没有运用到实践中。今年7月快毕业的时候,一位老师联系到了丰沃基地,基地可以提供12个蔬菜大棚,我们只需种菜就行,水电、肥料、销售都由基地负责。蔬菜成熟后,每出一斤给我们六毛钱的提成。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用自己掏钱,还能把学过的知识都用上。掌握了这些,将来自己也能单干。”任三杰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8月初,12名大学生一起进入基地。选择种植品种时,他们特意挑了最难种的西红柿,因为西红柿病害多,不易管理。一个蔬菜大棚长80米,宽13米,实用面积800平方米左右。12个人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拿铁锹把地翻了一遍,撒了60吨的鸡粪。接下来,种苗、浇水、施肥、打叶、点花……

  辛苦了两个多月,当西红柿苗越来越高,开始结出果实的时候,12个人的队伍却发生了改变。“有5个同学陆续离开了,有的是受不了这苦,还有的是种地的事儿被家人知道,硬拉了回去。”任三杰说,最后剩下的,除了他们6个,还有一个女孩,她这几天回家复习研究生考试了。7个人里,年龄最大的1988年出生,25岁,最小的1990年出生,只有23岁。“6个男生,一个女生,你们是‘非常6+1’?”记者笑着打趣。“哈哈,这个组合名字不错,第一次有人这么说。”6个小伙子一起笑了,个子最小的王鹏一笑脸就红,白白的牙齿上还戴着牙套。发现棚里有点热,王鹏熟练地拉起一根绳子,把棚顶的塑料打开一条缝。“你们几个家里都支持吗?谁以前有种地的经验?”“也不算完全支持,还有人到现在都瞒着家里。我们几个,有临汾的,吕梁的,还有运城的。虽然都不是城市的,但也都没有种地的经验,全部都是第一次。”任三杰说,为了方便干活,老师帮他们在离基地不远的南胡村里租了房子,很多村民不理解,说好好的大学生不坐办公室,竟然跑来种地!一个学生家长硬把孩子拉了回去,临走时说:“我就是个种地的,花钱供儿子上大学,就想让他改变命运,谁知道四年供下来,竟然还是要种地,我图啥了?”

  同届毕业的,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考上研究生,聚会的时候,有人劝他们,还是找个正常工作吧。“种大棚怎么就不正常了呢?我们几个觉得搞农业前景好,上学的时候就一起创建过一个叫“大农社”的网站,就是想给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帮助的。现在来种大棚也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接下来,我们想跟着老师,建个草莓园。”

  看着伙子们很轻松地就能搬起一筐西红柿,记者也上前想试一下,没想到根本搬不动。“一筐50多斤重呢,我们刚开始也不行,现在就练出来了,连肌肉都有了。姚帅刚才一个人就搬了1000多斤呢!”一个叫申志刚的男孩说。

  这些学生娃搞出的大棚能合格吗?

  基地负责人张经理笑呵呵地说:“不赖呢。学生们种的12个大棚,现在每天可以出3000斤到4000斤的西红柿,到现在已经出了3万多斤。等这一茬儿全部收完以后,和去年同期相比,每个棚可以增产2000斤左右呢。这些大学生都是能吃苦的。刚来那会儿撒鸡粪,又臭又累,看他们一个个文弱书生的样子,我还有些担心,没想到人家们个个精神十足。”“我们都憋了股子劲儿,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种地就咋啦!有了新技术,种出来的地肯定不一样。”任三杰信心满满地说。

    标签: 种地 西红柿 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