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面庞清瘦的中年男子,顶着酷暑,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进行农事交流。他就是河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陈效庚。他坚守农业战线30年,用汗水、智慧和奉献奏响农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铿锵乐章。
乡亲们常说,与黄土地融为一体的,不只是他指导种植出来的小麦、玉米,还有他自己。
从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陈效庚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学农、干农、扎根农业。多年来,他或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事,或在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或在培训会议宣讲技术,始终奔赴在农业生产一线,被广大干群形象地称为领工资的高级“农民”。
“我每天的工作模式除了下乡,还是下乡。”陈效庚如是说。特别是在春播、“三夏”、秋播等重要农时农事季节,哪里农业生产一线有问题,哪里总能看到他与同事们的身影。
本着“只有把一家一户的问题解决好了,才会有全市农业的丰产丰收”的理念,他对农民朋友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予以悉心解答。近年来,他每年直接培训农民约1000人,其中农技员与示范户达500人。他坚持农技推广,研究解决了无数个农民和农技员面临的生产问题与科技难题,同时也创作了一篇篇实用科技论文和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从点点滴滴具体生产活动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发展。农民朋友播种辛苦,而从事农业工作的他,同样也牺牲了无数个星期天和节假日,但是他无怨无悔。他说,全市2004—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丰”,就是对他及他的同事们工作的充分肯定。
在陈效庚的书桌上,堆着三四十本笔记本,每本都记满了他的工作经验与心得。多年来,陈效庚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他坚持积极学习阅读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会议,从不轻易放过每一次专业学习机会,长期跟踪农业科技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把成果送到老乡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农技推广基层工作的他,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但却获得了11项科技成果奖,其中省部级奖7项。此外,他还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和《农业科技通讯》等50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农业科技文章200多篇,发表于《运城日报》、《河津风采》突破800篇。
陈效庚一直是全市农业战线上十分活跃的技术骨干,由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员,先后晋升为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目前他是我市唯一一位拥有教授级正高职称的农业专家。在从事过的各项工作中,获得多项荣誉,1997年获全省农技推广“百好”先进个人,2010年获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和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运城市第七批拔尖人才称号等。
一年又一年,陈效庚忙忙碌碌一路走来。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他最初的信仰,也是他一生最终的追求和奉献,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地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