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高粱和玉米一样为暖季型一年生饲料作物,不耐霜冻,在25℃以上时开始快速生长。饲用高粱单位面积的须根量大约为玉米的两倍,因此根系的吸水能力较玉米强,但叶面蒸腾面积占有玉米的一半,比种植玉米节约1/3的用水。遇到严重的干旱,饲用高粱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一旦干旱解除会马上恢复生长,而玉米多会枯死。玉米的分蘖能力差,一个生长季内只能刈割一次,而饲用高粱的分蘖力较强,刈割后可以再生,在一个生长季内可多次刈割利用。
饲用高粱的营养价值一般认为饲用高粱的营养价值较低,但通过比较青贮后的饲用高粱和紫花苜蓿、玉米的营养价值,可以看出在饲用高粱的营养生长期,它的粗蛋白虽比紫花苜蓿低,但明显高于抽穗后的青贮玉米;能量含量和消化率略高于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相当。但饲用高粱到结实期后,其蛋白和能量含量大幅下降,纤维含量大幅提高,总消化率由70%降至56%。因此,适时收割利用是保证饲用高粱营养价值的关键。
饲用高粱的营养价值还和品种有关。晚熟的品种,如澳大利亚培育的大力士,营养生长时间长,牧草质量降低速度慢。而早熟的品种很快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牧草质量会很快降低。此外,叶片越大、叶量越丰富和茎秆越细的品种,品质越好,因为蛋白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可以用提高播种量的方法,使饲用高粱的茎秆变细。例如将大力士的亩播量由0.8公斤提高到1.5公斤,茎秆直径大约降低了一半,叶茎比明显提高。
饲用高粱的种植与管理播种播前要平整土地,使种床紧实,种子和土壤充实接触,这样才能使种子迅速而整齐地萌发。土壤温度达18℃—21℃时开始播种,粘土的播深为2—3厘米,沙性土的播深为5厘米。播量旱地0.5—1公斤/亩,水浇地1.5公斤/亩。播种量太低,一方面影响前期的产量,一方面会使茎秆加粗。行距为15—30厘米时能很好地控制地面杂草,但在干旱地区种植,行距可加大到70—100厘米。
施肥饲用高粱虽然能适应多种土壤而且很耐瘠薄,但只有在土层较厚和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高产量。饲用高粱对肥料的需求量与玉米类似,每亩地播种时应施6.5—8.0公斤的氮肥,并结合一定量的磷钾肥做基肥。磷钾肥的用量根据土壤的磷钾含量确定。每次刈割后每亩地追施3.5公斤的氮肥以促进饲用高粱的再生。氮肥要距离种子5公分或在种子下面的5公分,以免烧苗。
收割饲用高粱的生长速度使得它的产量和质量变化很快,在快速生长的幼嫩期,它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6%左右,青饲料多汁爽口。在近成熟期,粗蛋白含量降低至7%或更低,饲草纤维含量增高,形成的青饲料粗糙而低质。为避免饲草质量降低,应在其高度达1—1.2米时及时刈割。在干旱季节,应在大力士高度达1.5米以上再收获,以免家畜氰氢酸中毒。留茬高度在15—20厘米,对大力士的再生最有利。
饲用高粱与玉米的利用方式比较玉米只能在秋季收割一次,之后做成青贮或直接利用秸秆。如果不是带穗青贮,青贮料营养的蛋白和能量含量很低,青贮料质量很差。饲用高粱能收割多次,可以调制成高质量的干草或放牧,也可以粉碎后在青贮窖中青贮或直接打包青贮,目前国内主要作为青饲料利用,也就是刈割后直接饲喂家畜。
生产干草或青饲应在饲用高粱抽穗前或其高度达1米时刈割。此时调制的干草蛋白含量比苜蓿干草低一些,但能量含量与好的天然草地的干草和苜蓿干草一样。青贮时应在半乳熟期刈割,因为此时牧草的质量还比较好,水分含量也降低到了适宜青贮的水平。放牧时应进行重牧,使其高度在几天内就降低到15—20厘米,最有利于它的再生。
饲用高粱的品种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饲用高粱品种较少,且主要为国外培育的品种。大力士为澳大利亚增育的一个饲用高粱新品种,为近几年国内销量最多的一个品种。该品种晚熟的特性非常明显,在北部地区不能或极少抽穗。大力士的产量很高,如果土壤的水肥条件比较好,它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鲜草产量在15吨/亩左右。而且叶片大,茎叶比高,蛋白含量高于普通品种。大力士的分蘖力很强,因而再生性很好,在新疆等地一年可刈割4—5次。
氢氰酸苏丹草、饲用高粱和高丹草的幼嫩的植株和叶片中都含有能释放出氢氰酸的化学物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饲用价值。注意以下几点可避免家畜氢氰酸中毒。
首先要避免用幼嫩多汁的鲜草饲喂饥饿的家畜,特别在旱季,饲用高粱高度达1.2米以前,不要放牧或青饲。其次,用饲用高粱饲喂家畜前应先进行适应性锻炼,即第一次放牧或青饲时,应先让家畜吃饱,家畜适应两次后再直接青饲或放牧,而且要备有充足的水。给家畜补充盐和带有硫的矿物质,也能减轻氢氰酸的有害作用。
在生产青贮饲料和调制干草的过程中,饲用高粱中的氢氰酸大都挥发掉了,不会引起家畜中毒。但要注意不要给家畜饲喂放置了一晚上的饲用高粱鲜草,因为它遇热会放出氢氰酸,变成有毒饲料。
饲用高粱具有耐旱、耐瘠薄和高光合效率的特点,在我国各地推广种植,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土地及水资源的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