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父亲一碗水 孝子千万财《致富经》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辽宁大连:父亲一碗水 孝子千万财《致富经》

辽宁大连:父亲一碗水 孝子千万财《致富经》

  都说他有点小洁癖,可是他却要舔地沟盖。舔完地沟盖,他还要吃地沟里滚了一圈的水果。在这样的车间里,他生产出来的海参能跳舞。他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靠着会跳舞的海参,一个从小连海都没见过的外地人,三年时间成为大连海参行业的一匹黑马,一年销售额3500万。

  杜树文:后面还有没有了?

  游客:有。

  杜树文:上船的,上船的快点了。

  这天一早,杜树文正带领游客上船体验捞海参。

  捕捞员:我下了啊。

  记者:好。

  然而,捞海参体验并没有想像中的热闹。

  捕捞员扑通一声跳下海,海面上瞬间陷入了平静……

  字幕:说好的观看海参捕捞呢?原来真的只是看。

  杜树文:那个冒泡的地方,他就是在底下正在抓。

  没关系,通过绑在捕捞员头上的摄像机,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大哥在水下的情况。

  捕捞员:我下了啊。

  这位大哥在水下都干了什么呢?

  摸海胆? 抓螃蟹? 捡海螺?大哥,你确定是在捞海参吗,还是在准备你家的午饭?

  终于看见海参了,大哥上去一通猛抓!

  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刚刚捞上来的活海参一出场,就引起了人们的惊呼。

  杜树文:还有螃蟹呢。海螺。出水了,我一捏它里面有水。

  管不了那么多了,有人竟然直接上嘴啃了。

  游客:咬不动。

  大家都别急,杜树文安排的重头戏开始啦!

  杜树文:抓住,你抓住,抓住。拿筷子那哥们哪去了,拽住拽住啊。

  刚刚捞上来的鲜海参为什么要切片吃,不能整根啃呢,先来听听吃了鲜海参切片的人怎么说。

  记者:咋样啊?

  游客:特别艮揪。

  记者:啥?

  游客:特别艮揪,特别鲜。

  记者:特别鲜。前面那个词是啥词?

  游客:艮揪。

  记者:艮揪是啥啊?

  游客:有韧性有咬劲。

  游客:脆。

  记者:脆,这个我听懂了,这个是脆。

  游客:岁数大了或牙齿不好的要够呛能咬动。

  原来,鲜海参的口感非常硬,整根吃根本嚼不动。而杜树文正是靠着把没法直接啃的鲜海参变成可以直接吃、能跳舞的即食海参,一年收入3500多万。

  然而,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就在几年前,杜树文还过着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日子,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要靠一块钱熬过半个月。

  大连市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鹏:草根的逆袭,几乎是没进到传统海参企业这些老板的法眼里。

  大连市某海参企业 董事长 王晓琴:别人没重视的,甚至是没瞧得起的这样的一个品牌,结果它成为一个黑马,是传统的经营者包括我没有想到的。

  不是不被看好,而是压根都没被看见。

  然而,没人能想到,在全国闻名的大连海参市场上,这个从小连海都没见过的外地人,也不知怎么就冒出来了,竟然成为了大连海参行业里的一匹黑马。而这,还要从杜树文父亲的一碗海参水,说起。

  杜树文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东北地区最大的煤城,要不是父亲觉得他太瘦,下井挖煤都不够格儿,现在的杜树文很有可能正在井下挖煤。杜树文15岁那年,父亲帮他物色了一个全镇最有市场前景的工作,当时镇上骑摩托车的特别多,于是杜树文被送去学修摩托。然而没两天,父亲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杜树文:慢慢对环境熟了,我发现,上班路过那个地方有个游戏厅,上学时候就爱玩游戏,这有个游戏厅,我就没事过去逛一逛。

  修摩托没学得怎么样,游戏倒打得挺好。因为打游戏,杜树文没少挨父亲的打,然而无论挨了多少顿打,都不如那年夏天,父亲手里的一把零钱对杜树文的教育效果好。

  杜树文:特别对不起我爸,拿着钱,给你交着钱你还不好好学,你还打游戏。这么一摞钱,我爸点钱的时候,那个感觉我就觉得特别心酸,因为他攒的十元钱、五元钱,数给师父,我觉得从那一刻我必须好好干。

  从那天起,杜树文就和他曾经深深眷恋过的游戏分道扬镳了,他离开老家,决心要混出个样来。然而,由于没上过两天学,他连饭店服务员都干不了。

  杜树文:很多字,我看到这个字我认识,但是你让我写的时候,就忘了,就写不上来,鱼香肉丝就写不上来。

  记者:这几个字主要卡在哪个字上了呢?

  杜树文:卡在鱼上了,我觉得那个鱼好像不对,正常是金鱼的鱼,但是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就觉得这个鱼香肉丝就不对了。

  鱼香肉丝,杜树文是只会吃不会写。十多年间,他开过搅拌机,当过工人,倒腾过水果,甚至曾经在家当大爷,靠妻子养活。

  杜树文的妻子 苑静:就剩一元钱两元钱,还差半个月才能开工资,不是月光族,而是说半个月就光了。

  然而,就在2009年,因为一碗海参水,杜树文从此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2009年,杜树文正在葫芦岛倒腾海鲜,在对面卖海参的柜台上,他发现了一件奇怪事。每天,卖海参的阿姨每天都会把煮海参的水存起来,到点就会有一个阿姨拿着桶来取。

  杜树文:后来我就问她,这个海参水她要用它干什么,那个大姨走了之后,那个阿姨就跟我讲,他们家挺困难的,她的老伴身体不好,就喝海参水,海参挺贵的,买不起怎么办,就把煮的海参水给她。

  一碗海参水,背后无限情。想起自己常年在井下挖煤的父亲,杜树文就也要了海参水,每天带回去给父亲喝。看到对面海参店的生意很好,连海参水都有人要。2009年的中秋节,杜树文凑了十万块钱,在葫芦岛开了一家海参店。

  杜树文:那生意相当好了,一开业,两个月一个人都没有,我家店员都说,你这样吧,看你妈也没什么事,让她在这看店吧,我就别在这了,一个月还得给我开2000元钱,连个人都没有。

  两个月之后,店里终于进来一人儿,这把杜树文高兴坏了。

  杜树文:下来之后我一看这大哥,一看就有钱,肯定得买海参,到这来跟我聊挺好,唠会嗑,最后说小伙,我这有别人送我的海参,能不能帮我泡发,算算多少钱我给你钱,帮泡发,我一看这家伙不买海参让我给泡发海参,我一想,左右也没啥事,没人,你这样,我给你泡发,不要钱。

  好容易进来一人儿,还不是买海参的!但是这个人的到访,却让杜树文想到了一个妙招。

  杜树文在当地的媒体上登出广告:本店免费代发海参。从我这买的,我给你发,不是从我这买的,我也给你发。

  杜树文:发现这个市场真挺大的,很多人都是,很多人手里都有干海参,他也不会弄,在那放着,有的放好几年,五六年的也有,拿过来了,都发白的了也有,全都给他泡发。泡发完之后这些人我全不要钱,他就使劲给你介绍客户,我的客户越来越多,这个感觉挺好。

  杜树文觉得,免费代发海参,至少是让顾客进了你的门,这就成功了一半。一来二去有了感情,顾客需要买海参的时候自然会找你。不到两年,杜树文就开了3家店,一年就能有100来万元的收入。

  然而就在2011年,春节刚过,杜树文却将三家店全部出手,租了一辆面包车,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连夜搬到了大连。杜树文为什么要上大连呢,

  杜树文:春节我比较愿意泡澡,东北人都喜欢泡澡,泡澡的时候电视上演对王小利的采访,主题就是男人三十而立,他就在三十岁那年,开始把事业越做越好的,三十而立我一看这过春节,这不虚岁也三十了吗,咱也到三十岁的年龄了,三十而立,我觉得怎么还没立,得抓紧了,过完春节可以立一下了。

  三十而立,关键是要怎么立呢?杜树文感到,自己尽管已经有了三家店,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品牌,这样下去挣不了大钱!杜树文决定他要去全国海参最有名的地方——大连成立自己的公司!

  说走就走是杜树文一贯的风格,这些年,他跑了八个城市,搬了十二次家,哪里有钱挣,就搬去哪里。杜树文说,搬了十二次家,有一样东西他一直带在身边。

  杜树文的妻子 苑静:他那天半夜回来问我,说你看咱俩搬了这么多次家,有没有什么东西就一直带着的,挺有意义的?没有。后来我想了一下我说,有。

  杜树文:我说什么东西,她说的,我呀,我这不一直跟着你吗,要没有我一直跟着你谁给你做饭吃。

  2011年,杜树文在大连注册了公司。然而本地的老牌海参企业早已根深叶茂,别人吃肉,连汤儿都轮不上他喝,果然,两年下来,原本准备在大连三十而立的杜树文,不但没立住,还趴下了。

  杜树文:赔得老惨了,每一年大概都赔70多万元,连续两年亏损,这两年一共亏了150万元。

  2013年,都赔了150多万了,杜树文竟然又花了六万多块钱干了一件事,这把妻子气得扭头就奔了火车站。

  杜树文的妻子 苑静:因为他是偷偷地自己汇款的,我发现汇款单的时候我就觉得挺生气的,这么多钱你都给汇出去了,然后我自己收拾收拾东西我就上火车站了,他开车就给我拎回来了。

  杜树文的弟弟 杜树国:有那钱,没地方花了真是,我有那钱我在家吃点肉多好,是吧爸。

  六万多,杜树文全拿去报了一个培训班。这也让那个连鱼香肉丝都写不好的外地小伙,找到了在大连海参行业里立足的密码。

  杜树文:学习之后我就感觉,一定要用我们的产品让人过得更幸福。

  节目拍摄时记者了解到,从小就不喜欢上学的杜树文,这些年像变了一个人,光学费就花了200多万。

  杜树文:我觉得学习这东西,学到脑子里的东西肯定是别人偷也偷不走,抢也抢不走,这辈子是咱自己的。

  学习,或早或晚,都要学的。学费,或早或晚,都要交的。

  2013年, 为了把产品质量握在自己手中,杜树文凑了200万元,建起了加工厂。

  杜树文:我们家就是地沟干净,地沟必须干净。

  了解杜树文的人都说,杜树文有点小洁癖。然而当记者来到他的加工厂时,杜树文非要给记者演示,舔下水道的盖。

  杜树文:用舌头舔一下都不要紧,他天天都打扫你怕什么。

  舔完下水道盖,杜树文还要吃削了皮在下水道里滚一圈的水果。

  杜树文:很白是不是?

  记者:怎么样?

  杜树文:挺甜。

  记者:没有别的异味。

  杜树文:这两天嗓子还不好,正好吃个梨, 润润喉。

  你这是不是有什么味都得往下咽?

  杜树文:没有味,因为他天天都在刷,每天都是水枪这么冲。你这卫生收拾好了吗,好了,来接着,你吃吧,不是你收拾的吗。

  2013年,建完工厂后,杜树文手里已经没什么钱了,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在大连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竟然会因为他无意的一个举动,得到了当地一个大老板的帮助。

  2013年的秋天,杜树文开始收购原料海参,为接下来的生产做准备。然而他发现,原料供货方一时疏忽少收了他八万六千块钱。于是他主动找到对方将八万六如数奉还。没想到,对方当即就表示,以后只要杜树文来拿货,都可以先不要钱,等来年卖了货再给。

  大连市某海参销售有限公司 负责人 李永奎:因为杜总讲究诚信,所以我们才敢把货赊给他,因为我们资金量大,赊给别人还不放心,这种人我们可以赊。

  那一年,手里的钱顶多够买50来万原料的杜树文,最多的时候赊了300多万。

  人生路上,贵人相助,而你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贵人。

  这是杜树文生产的即食海参不同于传统干海参,即食海参不需要泡发,开袋即食,好的即食海参口感劲道,嚼在嘴里脆而弹牙。品质好的即食海参,摔不碎,刺不掉。一摔就碎的,一看就不是棵好参。

  杜树文:摔一下,特别弹。没事。你看。

  2013年,受到培训课的启发,杜树文开始分析自己能够立足的优势。 他了解到,大连海生行业的大佬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国渔业协会 副秘书长 迟飞跃:大部分企业网络的销售,尤其是电商平台的销售,都比较差。

  杜树文:你是刚做,后起之秀,你怎么干,你能做过前面这几位吗?前面几位都是长老级别的,都做二十多年了,你怎么做,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来一个非对称战略,来个弯道超车。

  当时,互联网上的海参销售正有抬头之势,但是大部分人愿意在网上卖干海参,很少有人卖即食海参。这是因为干海参保质期长,快递耽误十天半个月都不怕坏。而即食海参有个特点,就是必须要低温储存,因此即食海参必须冷链运输,成本高且风险大。但是杜树文觉得,越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上,越能赚到钱。

  杜树文:即食海参份额很小,份额小的话我们会在这个小池塘中迅速可以做到第一名。

  为了解决即食海参的运输问题,杜树文一次次做起了试验。

  杜树文:用这个保温袋子装,把冰放这里面,放一袋冰,然后把海参装在这个保温袋里面,不能老拿客户试验了,客户再试验都试没了,就拿这个试。

  经过反复试验,杜树文制定出详细的包装和发货细则。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即食海参的特性,他甚至把海参给烤了。

  记者:见过烤海参的吗?

  游客:没看见过,第一次。为什么这么看着呢,真第一次看。

  杜树文说不是所有的即食海参都能烤,只有好海参才禁得住“烤验”。

  2014年底,凭借成为了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自己给自己做网络运营的公司,杜树文的企业在网络上异军突起,销售额达到了2600多万元。

  大连市某海参企业 董事长 王晓琴:和我们传统模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在我们做了十几年以后,他开始从网络做起,而且完全没有我们这样线下铺的基础,可以说这一点上可能从思维和超前度上,可能六十岁的人和三十岁的人有差距。

  小池塘里做大鱼,让杜树文成为了大连海参行业里的一匹黑马,,杜树文又发现了一片小池塘,销售额两年提高了1000万。

  这是一棵看上去和普通干海参没什么区别的干参,但事实上却有它的神奇之处。这样一棵干海参,放入保温杯,加入热水,只须八小时,就会泡发到原有体积的15倍,而此时的口感,也是最劲道的。

  这是杜树文在推出的自发海参,放在水里自己就能发。既避免了传统干海参泡发的麻烦,又解决了即食海参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在行业内也被叫做速发海参。但是,由于成本高,行业内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找到速发海参恰当的推广模式。

  受到当年给父亲喝海参水的启发,杜树文在泡海参的水上做起了文章。他向消费者推广先喝汤、再吃参的食用理念。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是杜树文对这碗海参水无限的情缘。

  2016年,凭借网络和实体店的双重发力,杜树文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3500万。

  中国渔业协会 副秘书长 迟飞跃:这五年也正是大连海参行业低迷徘徊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逆势增长,确实有后生可畏的感觉。

  大连鸡西商会 会长 孙强:小伙挺年轻,在大连这干得风生水起,也是我们鸡西人的一个骄傲。

    标签: 海参 大连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