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甸四合乡三年趟出一条“强菜”富民路

时间:2024-05-04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耕地还是那些耕地,村民还是那些村民,一旦耕地集中集约利用,村民抱团找准项目,亦可大有作为。三年前,林甸县四合乡永合村党支部通过土地入股、买断等方式,组织动员村民流转土地6000多亩,引进建成润琦果菜基地,趟出一条“强菜”富民路。截至目前,全村棚室已经发展到8600栋。

  尽管眼下已是秋风萧瑟,润琦果菜基地一栋栋大棚里却绿意盎然。村民于艳杰正忙着侍弄棚子里的彩椒。“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摘了,主要出口俄罗斯,一茬就是三、四万块钱。”于艳杰合不拢嘴,“哪成想这么挣钱,比种大田强得多。这不多亏了村里啊。”

  于艳杰说的“村里”就是永合村党支部。2011年,村党支部瞄准县里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契机,成功动员林甸四合籍企业家王琦回乡投资发展棚室产业,即润琦果菜基地。

  起初,村民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苦口婆心地讲解发展棚室的基础优势、市场前景、相关政策,既算对比账又“现身说法”。针对农民“不会种、种不好”的实际,请来农技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帮助解决棚室产前、产中、产后经营各种难题,“搅”起了一阵阵的“棚室风”。

  “建一栋温室大棚需要20万左右,一些村民想干却因缺钱干不起,这是最大的难题。”村党支部书记王利介绍说,当时村党支部和企业一同研究拿出了三套解决方案:一是先期送包制,企业拿出300栋建成棚室,无偿承包给村里的贫困户使用,5年后收取承包费;二是按揭首付制,农民首付5万元就可入驻棚室生产经营,剩余购棚款3年还清,拥有50年的经营权;三是置换流转制,鼓励农民用耕地置换棚室进行果菜种植,流转出的土地由蔬菜种植合作社经营,“粮农”由此转为“专业菜农”。

  村民田立霞是“先期送包制”的受益者之一。“承包了两栋,一年能挣10多万,这好事哪儿找去!”见到田立霞时,她正在棚里摘柿子。像田立霞这样的承包户,永合村一共有150户。  而于艳杰选择的是“按揭首付制”,她的“小九九”是这样盘算的:干四年剩下个大棚,以后挣钱全是自家的了。村民李忠臣现在已经“荣升”润琦果菜基地开发部经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每亩每年600元,不仅每月工资4000多元,基地里还有4栋棚子。”李忠臣说,目前润琦果菜基地的职工中,60%以上都是永合村村民,平均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

  “润琦”模式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放大。目前润琦果菜基地棚室区已经入驻农户736户,今年前9个月,销售果蔬1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700万元。

    标签: 果菜 村民 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