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09个,新增681个 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14年,齐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务实进取,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农村“四项”改革成效明显
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上,重点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09个,新增681个。全市有23个现代农机合作社新晋升为省级规范社,占全省的46%;全市国家级示范社已达33个。在农村金融改革上,搭建土地流转认证和融资担保两个平台,积极发育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规模,累计发放“四权”抵押贷款33.6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总额155.9亿元。克山县金融改革为全省和全国提供了经验。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上,全市整合重组10户,开展股份合作26户,引进到位合作资金30.4亿元,新增仓储能力357.5万吨、日烘干能力2.18万吨,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依安县、讷河市、富拉尔基区与象屿集团股份制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上,通过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创新职教办学模式等,为农村各类适用人才培养拓宽了途径。讷河市率先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全市农村改革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农业部、中组部、省委省政府举办的“两班一会”提供了观摩现场。中农办、农业部、省委主要领导先后来我市现场调研,广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组织基层人员前来考察学习。
农民收入登上了新台阶
全市上下积极调优种植结构,实施“2513”高产创建活动,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技术服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和组织化水平,加上自然条件有利,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龙江县继续走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前列。全市各地加大“旱改水”推进力度,新增水田71.7万亩,其中甘南、泰来、富裕县新增水田都在10万亩以上。由于农业丰收,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劳务经济、扶贫开发等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预计可达到11282元,增长13%。
绿色食品产业势头良好
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面积1400万亩,同比增加120万亩。九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新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95个,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152.7亿元。其中依安鹏程生化60万吨玉米深加工、甘南首农集团年加工30万吨水稻、克东禹王大豆深加工、拜泉飞鹤乳品加工等项目都已陆续建成投产。加强市场营销,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线上线下销售,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点24768个,销售产品3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梅里斯区成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进京基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
“两牛”规模养殖步伐加快
以“两牛”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大型牧场、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建设,加快畜牧业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奶牛、肉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9.5%和55%。市奶牛产业示范园、克东、拜泉新建的万头牧场陆续入栏投入生产,万头奶牛牧场达到7个,位列全省第一,占全省大型牧场总量的70%,全市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9万头。市奶牛产业示范园规划存栏奶牛4万头,并在规划建设、融资运营、管理服务、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创新,为发展现代化大型牧场提供了宝贵经验。高端肉牛养殖快速发展,“龙江雪牛”养殖规模达到4000头,成为国内最大的和牛种牛繁育场。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提升,增强了农业生产保障能力。争取水利投资10.26亿元,开工建设80项水毁修复工程项目,水毁修复工程完成90%以上;实施“节水增粮”行动70.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泰来县引嫩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为水田开发提供基础保障。龙江花园水库项目经过多年努力争取,得到国家批准,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20.1万亩,其中新增水田54.5万亩。全市投入3.76亿元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64个,总数达到271个。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乡村全民义务植树82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