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先:睡觉的鱼好赚钱《致富经》

时间:2021-06-08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节目看点:这是一场南鱼北调的战役。这是一间给鱼营造美梦之旅的工厂。他是鱼的造梦人。2014年,他将广东的活鱼运送到全国50多个城市,销售额近20个亿。

何华先:睡觉的鱼好赚钱《致富经》

  广东佛山,我国淡水鱼养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是收获的时刻,6亩鱼塘将起出5万斤鲈鱼,这是人们辛苦了8个月的回报,整塘鱼收购价达到100万元。

  广东省佛山市水产养殖户陈镜:有钱挣,反正这几年养鱼都有钱赚,农民都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俊杰:鲈鱼,或者叫加州鲈,在全国现在养殖的产量大概是34万吨,但是在广东就占了23万吨,而且广东主要集中在顺德和南海两个区域,都在佛山,所以说这边产量就等于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

  面前的美味,很可能来自千里之外。你吃的鲈鱼,每三条,就有两条是来自佛山。然而,这鱼,是何人所养,又是谁,将这寻常美味,翻越整个中国送到国人的餐桌?

  在国内水产行业里,有一个人的举动,牵引着整个行业的风向。

  2014年,何华先将广东的鲜活淡水鱼一路北上运至全国的50多个城市,最长运输时间超过50个小时,成活率99%以上。这个纪录,就是整个行业的纪录。2014年,他企业的交易额接近20个亿。

  一场南鱼北调的序幕才刚刚开启。千里之行,始于这个水桶。从此刻开始,这些鱼的命运与这只水桶息息相关。

  何华先:你看到了吗,他现在用桶,还要加一些水上来。

  记者:还要再加水,对啊。

  从塘口到岸上不过10米,人们先是在桶里加水,称重时再把水滤出去。

  记者:重不重啊?

  捕捞工人:这个啊?重。

  记者:你一个人能抬的动吗?

  捕捞工人:不行。

何华先:睡觉的鱼好赚钱《致富经》

  记者:为什么不把这里面的水倒出去,这样抬着就会轻松啊。

  捕捞工人:没有可能的。

  即便再重,人们也坚持用水桶抬鱼,这是佛山水产业里心口相传的法则。

  鱼离开水的瞬间,就像人突然受到了惊吓。一番混战之后,很多鱼都挂了彩儿。

  何华先:不带水上来,它的尾巴就红得很厉害,摔红掉了,它一跳起来就这样,刺竖起来,鱼和鱼会扎起来。

  记者:这个鱼鳞都掉了。

  何华先:鳞都掉了,对啊。

  身上有伤的鱼是走不远的,桶里加上水,鱼会安静下来,彼此间的摩擦也会变得润滑。

  何华先:这个第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做好的话,这个鱼想达到五六十个小时,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就在周边市场卖,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

  记者:这个鱼会发到什么地方?

  何华先:这个发北京和西安。

  记者:那大概什么时候就到北京?

  何华先:后天晚上。

  记者:后天晚上?

  何华先:对。

  记者:要开多长时间相当于?

  何华先:要开36个小时在路上。

  许多年前,人们习惯用可以漏掉水的筐来抬鱼,这样的鱼只能在周边销售。直到今天,国内很多水产区,仍觉得没有必要连水带鱼一起抬。然而,一条鱼的路途能走多远,从它出水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南鱼若要北调,要求每一个环节的完美链接。何华先要求工人必须全程带水操作。在何华先的带动下,如今“带水作业”已是佛山水产业严格遵循的法则。一个地区人们观念的转变,也由此推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

  这里即将进入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刻。早上从各个塘口收来的十几种鱼,纷纷赶到,排队进场。

  然而,早上还活蹦乱跳的鱼,在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后,已经有了奇妙的变化。

  记者:这个鱼一抓。

  何华先:小心会扎手。

  记者:这个鱼一抓就能很老老实实在你手上。

  何华先:对。

  早上还欢蹦乱跳的鱼,现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在手上。

  不仅如此,几个小时之后,这些鱼还将逐渐进入梦境,同时开启他们的北上之旅。经历最长50个小时的睡眠之后,他们会在千里之外的目的地醒来,然后,欢蹦乱跳地下车,时间,仿佛在他们身上不曾发生过。

  这是一个一年365天,都不会停工的工厂。凭借给鱼营造一场美梦之旅,2014年,这里创造了近20亿元的交易额。

  这,也是20年前,福建小伙何华先想都不敢想的一个美梦。

  何华先:来广东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钱。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以前一百块钱都拿不出来。

  1996年,28岁的福建人何华先,卖掉妻子陪嫁的戒指,凑够了上广州的路费。广州之行,他发现了一个商机。回到福建,何华先又卖掉了妻子陪嫁的最后一个值钱的物件。

  何华先:我就跟她这样讲,我说把那个手镯拿出来卖掉,卖掉以后我说凑一些钱去广东。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我当时其实我都不敢跟我娘家人说,我卖戒指卖手镯,我不敢说,你回去跟家里人说,老家人会觉得看不起。

  记者:会不会父母也心疼觉得你嫁的不好。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也会。

  如果,将变卖嫁妆,支持丈夫创业,比作一次投资的话,时间作证,这是何太太人生里回报最为丰厚的一笔。

  何华先:我以前好像有说过一句话,以前我就说过,要买三斤黄金给她。

  记者:三斤?

  何华先:三斤黄金给她。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人们在以各自的方式求得生存。数年后,他们中定会有人身家不菲,这不是猜测,而是已经数度上演的神话。何华先的财富神话,也由此开始。

  20年前,何华先从广州的档口收活鱼,然后卖到长沙。当时,国内的活鱼运输全都要依靠飞机。大商家几乎垄断了飞机有限的舱位。新入行的人,只能等着抢剩下的舱位。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个没法做大的生意。小虾争不过大鱼,似乎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难题。

  何华先:当客户需求,你跟别人一样的时候,你在市场里就没有话语权,当你慢慢你做出来的东西有话语权的时候,第一你的盈利会更好,赚的钱更快,第二个市场当你有话语权的时候,你操作起来就很顺。一定要让客户依赖你,逐步地依赖你,从跟你合作,到依赖你,离不开你一样,那你这个事情做起来就更好做。

  看似无解的难题,却被何华先找到了解题的诀窍。9年之后的2005年,这个靠着卖掉老婆嫁妆起家的无名小卒,竟成了广东水产界公认的“鲈鱼大王”。

  何华先认定,要想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必须突破大商家对运输渠道的垄断。何华先,想到了一个行业内还从没有人做成功过的方法--用火车运送活鱼。

  记者:没有人做成功过是吗?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是的。

  记者:那没有人试验过吗?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有人试过,鱼死了。

  记者:因为我觉得这事不可能就何总一个人想到。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有人想到,但是成活率不高。基本上打过去的鱼,活的很少。

何华先:睡觉的鱼好赚钱《致富经》

  要想让鱼坐上火车运出去,就要延长鱼在运输过程中存活时间。何华先开始了一场带着鱼跟时间赛跑的试验。

  何华先:三种不同的温度。你看不同的温度,鱼不同的状态,我们现在就是让它,你看这个鱼就活跃一点。

  记者:这个鱼感觉还是可以扑腾的。

  何华先:对,这个就稍微静一点,这个18度就稍微静一点,再下来的温度16度,就更低温,我们主要就是让它越静越好,可以运越远。这个就生猛,这个就很静,不同的。但是这个鱼是有极限的,也不能过低,过低就冻死了,所以我们要试它能够承受最低极限多少。

  水温控制的越完美,鱼的成活率就越高。然而,由于季节、天气、运输距离、鱼的体质等种种因素的不可控,这使得对水温的把握是一个太繁复的、系统的工作。一年半以后,何华先用火车运活鱼的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他开始让大批的广东鲈鱼坐着火车走了出去。

  何华先:他们用火车发的也可以呀,这个还便宜,所以市场份额就慢慢做大起来。就开始慢慢把份额做大了。有些客户在飞机以前订别人的单,就慢慢转过来我们这里订。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当时我去结账,去跟人家对账结账,客户都说你也挣太多了,我当时好像也觉得,确实好像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明明就知道成品才五块,卖那么多还比飞机还便宜。

  独门生意让何华先占尽先机,一个到处收鱼的穷小伙,一口气开了三个档口。行业里也开始争相摸索火车运输活鱼的技术,从此开创了一个用火车运输活鱼的时代。

何华先:睡觉的鱼好赚钱《致富经》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慢慢有人跟,你成功就有人跟你跑。我们就研究他怎么想出来的,我们要去学他。

  四年后,何华先又将活鱼运输成活时间提高到了50小时,采用更为灵活的汽车运输,于是汽车运输活鱼的时代也由此开启。

  何华先:公路最终肯定比火车有优势,第一到达市场的时间我们是可以掌控,有时候火车,8点钟发车你想让它7点钟发车是发不了的。第二个可以直接到市场,因为我们以前是这样的,我们从打好包装送到火车站,火车站再运到那边,再从火车站接回去,很麻烦。这个成本又会降下来一半,我们现在鱼运到北京,平均在一元钱一斤左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俊杰:汽车运输就是这十年、八年才开始,这个得益于两个,一个是这项技术的突破,就是他们公司活鱼运输技术的突破,第二个也是这十年,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发展。还有一个是我们国家菜篮子绿色通道的实施。

  2007年,何华先开始和一部分鱼塘主签订合作协议,在“公司+农户”订单式养殖协议的推动下,佛山的鲈鱼销量逐渐成为全国之首,这也反过来带动了佛山鲈鱼的养殖量成为了全国第一。

  一条鲈鱼,何华先足足做了9年,广东水产市场里的无名小贩,成了名震一方的“鲈鱼大王”。

  何华先:把这条鱼做大,我把销售网络铺好,以后再做第二条鱼,我一样可以做到最大。

  记者:这是什么啊?

  何华先:这个就是巴鱼,河豚。

  记者:巴鱼?

  何华先:对。

  广东当地所说的巴鱼,就是河豚。

  这是一种会叫的鱼。

  佛山的捕鱼工人们,已经听惯了这样的叫声。

  捕鱼工人:和青蛙叫声差不多。

  记者:怎么叫?

  捕鱼工人:非常好听。

  捕鱼工人:你叫一下听一下。

  记者:对啊。

  捕鱼工人:非常好听,它叫的是叽叽叽。

  记者:叽叽叽?我怎么听是呱呱呱呢?

  记者:你们会学它叫吗?它怎么叫的?

  捕鱼工人:来一个,叽叽叽。呱呱呱。

  记者:鲈鱼做得比较成熟了,现在为什么又开始做这个品种了呢?

  何华先:因为我们现在把全国的物流建立好了,我们全国可以配送50多个城市,什么品种活鱼都可以从我们这个物流平台配送出去。

  然而,品种越做越多,销售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要将何华先十多年努力毁于一旦的致命问题。

  阿柱和阿亮都是跟何华先合作了十多年的老伙伴。他们在水产业已经做了二三十年,资历老、经验足,也练就了一手绝活。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我的手就是温度计。

  记者:手是什么?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手是温度计,手臂就可以当温度计来测量。

  记者:你每天随身携带一个温度计啊?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没有带。带这只手就是温度计。不用带仪器。

  记者:那你试一下我看看,我看你的温度计准不准?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应该23摄氏度。

  记者:你就这么一下就上来就说23摄氏度?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对。

  记者:这也摸不出来什么。23摄氏度?

  记者:24摄氏度。

  活鱼收购商潘国亮:我刚才说23摄氏度。应该正常来说相差一两度。24.1摄氏度。

  记者:那还挺准的。

  然而,就是这能把手当温度计使的绝活,成了何华先的一块心病。

  何华先:如果要真的运好这条鱼,温差1摄氏度都不能差,一定要控制好这个温度标准,差1摄氏度养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很重要。如果说前面差1摄氏度,温差差1摄氏度,这个鱼在后面的运输过程,你运到河北,可能运不到北京,到河北就不行了。

  用手试温度,凭经验、看心情收鱼的做法,让鱼的品质没有了保证,也成了企业扩大规过程中的致命难点。

  何华先:能不能把我们的标准全部推动下去,能够把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推下去,因为我们总结了这么多年的一个运输活鱼的经验,把这个标准化推动到每一个人。

  为了让水温一度不差,何华先给阿柱和阿亮,都送了一个温度计。

  同时,他组建技术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流程。

  何华先的公司副总经理王丁望:我们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每一个从鱼塘到卸鱼到打包到市场都有非常细的一个标准。

  记者:眼花缭乱,他们就能迅速知道谁该扔到哪。

  何华先:对,不同的城市,销售的规格不一样,所以把它分拣出来。这个就是往上海方向,这个小的就是往上海,这个1斤左右的,往上海。这个是1号,一般往福州这些地方。

  鱼进场之后,将按照品种、规格,入住相应的暂养池。暂养池就像是鱼出发前入住的旅馆,有的鱼会在这里过夜,有的只是在出发前短暂停留。但这又是个神奇的地方。

  上午11点,车间开始将鱼打包,准备发货。

  然而我们看到,这里的鱼全都漂在了水上。

  记者:这个鱼看着就跟死了一样。

  何华先:对,你只要运长途它必须这样。你看。

  记者:让我摸一下。它是不是快要醒过来了?

  何华先:没有。你抓在手上有温度,有温度它慢慢会动。

  记者:它在我手上我能感觉到力量特别大。

  何华先:对啊。

  记者:我以为它死了,它还能这样跳

  何华先:你摸它,有温度,它就慢慢会动起来。

  这是何华先组建技术团队,研究出的逐级降温、高密度远程配送技术,在不添加任何物质的情况下,让鱼进入半休眠状态,50小时高密度低温运输,成活率达99%以上。运输成本仅为传统运输的25%。

  ,公司已与一万多户农户签订了合作经营合同。产品销售覆盖了全国50多个大中小城市和港澳地区。2014年,实现淡水鱼交易总量4万多吨,销售额近二十个亿。

  何华先:我要把新的物流平台建好,然后在全国复制,让养殖户,最后养殖户跟终端市场连起来。

  记者:通过你连接起来?

  何华先:通过这个平台连起来,可以自由订单,通过我们的物流平台帮他配送。

  广东省佛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城坚:佛山的农产品流通,是广东的一个重要的农产品流通基地,交易额接近1000个亿,水产批发物流企业,对我们当地的农户,农民,农业产业化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水产品的供应量达到200%以上的,就是说我们佛山人是吃不完的,就需要发达的物流企业来配送全国各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带动了生产发展。

    标签: 记者 活鱼 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