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团属中纬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土壤砂性大,砾石多,质地疏松,适合种植向日葵等耐旱、耐盐碱作物。由于多年连作,向日葵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病害发生与农业因素的关系据调查,低洼潮湿、排水不良、连作地及密植地、施氮肥过多、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重,另外,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不同。1.种子与发病的关系①据调查,油用种比食用种抗性强,正规渠道购进的种子比私人提供的种子抗病,自留的常规种抗性差,发病重。②选用抗病种子或在种子部门监督下从正规渠道购种。用80%福美双和三氯酚酮进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4%的75%瑞毒霉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甲霜灵锰锌拌种。2.耕作及茬口与发病的关系①连作可造成病菌的大量积累,增加了病原基数;多年连作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抗性减弱,从而病害较重。②与禾本科作物经5年以上的轮作,水旱轮作,深秋翻,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也可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剂喷洒种植沟或将药土施人播种穴,进行土壤消毒。3.土壤与发病的关系①土壤粘重,雨后易板结地发病重,土壤瘠薄不利向日葵生长,抗性较差。②选择灌排方便、土地平整、有机质含量0.8%以上、耕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好。667平方米施标氮50~60千克、标磷30~40千克、标钾10千克。4.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①向日葵病害大多发生在6~8月,此期气温较高,雨水较多,加上蕾期、花期需水较多,若灌水量大,灌水次数多,产生积水,易发病。②向日葵苗期耐旱,可适当蹲苗促根深扎。现蕾后,田间植株出现暂时性萎蔫时,及时灌水,灌水量70~80立方米/667平方米,以后根据向日葵长势,看天,看地,看灌浆程度,适时灌好第2水和第3水。二、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措施1.菌核病①田间症状菌核病在我区主要是根腐型和盘腐型。根腐型,病基部形成菌丝,后期产生黑色的菌核,病茎腐烂,植株干枯。盘腐型是在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湿度大,病斑迅速扩大,花盘腐烂,长出菌丝及菌核,造成减产。此病主要通过风雨、鸟虫等传播。当年菌核必须通过低温休眠期,到第2年侵染健康植株,生育前期多雨,易发根腐型,后期多雨,易发盘腐型。②防治措施与禾谷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带出田外销毁。筛选汰除菌核,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或用55℃温汤浸种。50%速克灵500~1000倍液、50%多菌宁75~125克、12.5%速保利及菌核净皆可防治。2.霜霉病①田间症状我区多表现为矮化型,即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褪绿呈“花叶型”斑,在潮湿条,件下叶背面有白色霉层,但在干旱条件下,不出现霉层,不能形成花盘或花盘很小,结实率极低。②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坚持多年轮作,拔除杂草病株,严禁病区留种。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瑞毒霉或种子重量0.3%的甲霜灵拌种。生育期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甲霜灵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两次。3.锈病①田间症状6月上旬出现性孢子和锈孢子,此时不构成危害,7月中下旬发生夏孢子,叶面上呈点状淡褐色粉状物,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如遇温暖湿润的天气,夏孢子反复侵染,极易流行成灾。②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坚持多年轮作,拔除杂草病株,合理增施磷钾肥。采用万兴、福星、好力克、三唑酮、硫磺悬浮剂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