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澳8年海归再创业 实现“归园田居”梦

时间:2023-06-03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留澳8年海归再创业 实现“归园田居”梦

陈科

留澳8年海归再创业 实现“归园田居”梦

“煮水江南莊”大棚中的作物长势喜人。

留澳8年海归再创业 实现“归园田居”梦

农庄内的散养鸡

  春节过后,陈科位于江苏无锡郊区的绿色农场“煮水江南莊”即将正式开业,这位第二次创业的80后海归,实现了自己“归园田居”的梦想。看着一砖一瓦都由自己设计、打造的农庄,陈科心里有种“亲手把孩子拉扯大”的成就感。

  80后海归回乡建绿色农场

  得知有家公司要来“煮水江南莊”办年会,陈科早早起了床,看着工作人员宰好了两头猪和一头羊,又跑到大棚里忙了个不亦乐乎。鸡鸭果蔬处理起来容易些,第二天早上再弄也来得及。

  《青年参考》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拨通陈科的电话时,他已在那间又当办公室、又当临时宿舍的集装箱房屋里等候多时了,旁边一大群扑棱着翅膀的鸡争相鸣叫,声音透过电话听筒清晰地传来。

  这群以草莓秧子为食、满院子自由奔跑的鸡,可以做成农庄里最值得骄傲的一道大菜。陈科砌了个土灶,顾客可以自己做菜,也可以请“陈大厨”一显身手。

  食材都是现成的——陈科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菜名也是他精心取的,清蒸青鱼叫“郁郁青青”,红烧土鸡叫“凤凰台上凤凰游”。上次有位食客亲手拔了霜打过的菠菜,发现味道特别清甜,临走时一口气买了50斤。

   对农业产生兴趣后,陈科就开始到处寻找合适的地点,一开始在宜兴看到一块背靠茶山、附近有旅游景区的土地,但因为“不懂茶”而放弃了。回到家乡无锡江 阴,恰好朋友村子里有一大片闲置土地,方圆10公里没有工业污染,距离无锡、江阴和张家港市都只有20分钟车程,惟一的缺点是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块 “死地”。

  对于这一点,陈科并不介意。“农村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不该搞那么浓的商业色彩,要是有传统的煤渣路才好呢。”

   2014年6月,陈科在此租了40亩地,如今“雏形已经有了,只差将来慢慢雕琢”。他建起了10个西瓜大棚、30个草莓大棚、30个蔬菜大棚,种了梨 树、芦柑,圈了3个散养禽类的区域,还有用来养鱼、虾、蟹的池塘和专门种植多肉植物的沙地。他计划用农庄的产出喂养动物,再用动物的粪便施肥,目标是实现 零排放。

  建设农庄的过程中,陈科学会了不少新技能:DIY多肉植物、插花、用石磨磨豆腐,样样都得“跨行”。

  创业初期人手不足,去建材市场买木材、沙子、砖头,搭蔬菜大棚和做木栅栏,陈科都得亲力亲为,就连请木匠做活,他都得帮忙打下手,有时熬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吃上一顿午饭,还是随便买个烧饼、馒头凑合一下。

  “现在人力成本高,请一个木匠一天得花220块呢。”这个为农庄投入差不多300万元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很多事都输在‘懒’上。只要勤快,没人不成功。”

  留澳8年,没向家里要钱

  晚上10点,陈科在睡觉前习惯性地发了条微信朋友圈:“我曾是极度焦虑的人,因为焦虑所以拼命赶路,因为拼命赶路反而忘了自己要什么。我翻山越岭,从不曾看风景;等越过山丘,才发现空无一物。”

  33岁的陈科发此感慨是出于真心。过去几年里,他也算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

  9年前,陈科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本科则是建筑设计和人力资源双学位,并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但少时离家的他,彼时迫切想回乡陪伴双亲。

  小学三年级到无锡市读书时,住在亲戚家的陈科就只能一个月见一次父母。1998年,16岁的他独自前往澳大利亚求学,学了3个月语言后,在一所教会学校开始读高二。父亲年轻时有机会去澳大利亚,但为了家庭选择放弃,陈科出国算是“子承父业”,替父亲圆梦。

  从17岁开始自己打工赚钱,陈科就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生活费。洗碗工、厨师助理、服务生、收银员、领班、酒店大堂经理、购物中心清洁工,他“什么都干过”。

  留学生活很是枯燥,学校、宿舍、打工地的三点一线之外,陈科最大的爱好是旅游。在澳大利亚,他看到了广袤的农场、现代化的机械和新鲜的有机食物,这无疑对他现在的事业影响颇深。

  跳出地产圈,当生态“农夫”

  2006年回国后,陈科到一家做钢管生意的外贸公司工作。说是外贸公司,其实连外贸部都没有,陈科靠自己的语言功底和人脉,在一年时间里将这部分业务做了起来。

  随后,他跳槽到一家北京房地产集团的无锡分公司。在这里,他又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从普通员工做到部门经理,到离职时已是年薪30万元的总经理助理。

  2012年,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渐渐衰微,“就连万科都开始转型做旅游地产”。陈科顺势辞职,和前同事一起到黑龙江某旅游景区做设计、装修、施工。这次创业,陈科赚到了7位数的第一桶金。

  要不要继续下去?陈科很纠结。“我从事房地产行业近7年了,实在不想做了。”就在此时,一位转行农业的前同事,为陈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这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引来不少人质疑,“做生态农业,第一年不可能有收益,头3年别想收回投资”。去年11月,一起合伙的朋友建议试营业,开车带着多肉植物去无锡搞活动,一天下来只卖了三四百元钱。朋友急了,提出撤资。

  这下只剩陈科一个人努力了,好在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农庄的微信公众号建立才几天,就有了500多个粉丝。“我不做广告,干什么都要钱,算了吧,还不如给员工发点福利。”

  “让下一代体会现代农村”

  不久前,陈科96岁的爷爷在他的农庄办寿宴,满意之余欣然提笔为孙子题字,内容是陈科自己斟酌写下的“煮水江南莊序”。他打算将来找块石头刻下来,放在农庄里。

  理工科出身的陈科,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煮水江南莊”这个名字就是他的手笔。

  “煮水,让你的生活蒸蒸日上,是小资喜欢的;江南,琼瑶笔下的江南到处都是浪漫的爱情;莊是金庸、梁羽生笔下的江湖,侠义之莊。农庄的英文名叫Amidst The Rain,烟雨濛濛。”陈科希望借这个名字来“表达3种情怀”。

  闲时,他喜欢写些颇有古风的文字发在朋友圈里,寻觅知音。“煮水江南莊序”里的两句话,就说出了他的心声:“遁世山水间,去寻那方丈桃源。将一生功名挂冠,于那半生荣华搁置楚水畔。”

  给别人打工时,勾心斗角的“职场宫心计”让一副直肠子的陈科很不适应。他是那种“夏天一双洞洞鞋穿到底”、“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性格,却得西装革履地被束缚在办公桌前,磨得身心俱疲。

  如今,实现了“归园田居”梦想的陈科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在田间地头劳作,偶尔给4只小羊羔接生,“每天都很开心”。从建农庄到现在,他从180斤瘦到140斤,近视度数也从二三百度降到了100度。

  当然,自己当老板的陈科也要适应全新的角色,得琢磨怎么给员工发年终奖,怎么把农庄办得更好。无锡附近的农家乐数量不少,但他想做不一样的。

  从建筑设计的专业眼光出发,他将农庄建成了敞开式,“围起来就不觉得大了”。别的农场项目单一,陈科希望尽量“多元化”,年轻人可以借棋牌、钓鱼来休闲放松;小孩玩沙子、DIY多肉植物或摘草莓;女顾客则能靠插花、种菜、磨豆浆来自娱,“让全家人都放松”。

  “让下一代体会农村”是陈科的梦想。农民大多四五十岁了,“等他们老了,中国的农业怎么办”?现在的小孩很多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80后、90后根本不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农村什么样。”他说。

   前几天无锡下大雪,一群家长带着小孩来试营业的“煮水江南莊”采草莓。有个三四岁的孩子回家后,用微信跟陈科语音聊天,夸奖“草莓真甜”。这句天真童 言,让陈科这个直肠子、真性情的男人,着实高兴了好一会儿。希望让城里孩子体会现代农村的他觉得,孩子的褒奖,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标签: 农庄 江南 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