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的介绍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蛤蜊】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

蛤蜊的介绍

蛤蜊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目前发现最高龄蛤蜊为507岁(不幸的是在研究的时候,科研人员把它弄死了)。此外蛤蜊也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之一。

蛤蜊的形态特征

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剧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楯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形,后闭壳矶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为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侧扁,呈斧状。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挖蛤蜊的方法

一把小铲子。退潮时,仔细看沙滩上会发现一些小洞。注意,小洞的直径一般不到三毫米。再大的可就是小沙蟹和海蚯蚓的洞了。用铲子贴着小洞铲下去,翻过来就是一个蛤蜊。另一个方法很省力,但是效率不高。纯属运气。趁刚刚长潮的时候,海浪会把沙中的蛤蜊卷上来,只要站在海水没及膝盖的地方,海浪过来,一般都能摸到一,两个。但必须是刚刚涨潮的时候。

蛤蜊的介绍

蛤蜊的营养价值

蛤蜊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蛤蜊的药用价值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

蛤蜊的介绍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蛤蜊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蛤蜊忌与田螺、橙子、芹菜同食。

蛤蜊的食用注意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2、有宿疾者应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蛤蜊的介绍

蛤蜊是青岛和大连的特产

青岛和大连的独特海产品是蛤蜊,在大连被称为蚬子蛤蜊在青岛被俗称gá la(此处为轻声)。蛤蜊的中文名叫杂色蛤仔,在青岛附近,它主要产于胶州湾内,栖息在潮间带中、下区以下的泥沙滩海底,以干潮线以下产量最多。其栖息于泥沙中的深度,一般都不超过自己身体长度的2倍。每逢阴历的初一、十五,落大潮后人们多去海滩挖掘这一海味来解馋,大量生产则用挖蛤蜊船在深水处采捕。

青岛的花蛤是当地特产之一,每年5-6月份正是最肥鲜的时期。

蛤蜊的选购技巧

选购蛤蜊时,可拿起轻敲,若为“砰砰”声,则蛤蜊是死的;相反若为“咯咯”较清脆的声音,则蛤蜊是活的。

    标签: 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