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原生动物性疾病防治

时间:2021-06-20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年来牡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繁发生,有的病害还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多种原因,对牡蛎病害了解不多,生产中遇到病害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治,给养殖业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牡蛎原生动物性疾病防治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牡蛎是广东养殖规模较大、产量较高的一种经济贝类,有多种食法,其味鲜美可口,加之售价较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牡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繁发生,有的病害还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多种原因,对牡蛎病害了解不多,生产中遇到病害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治,给养殖业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一些牡蛎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常见的病害的分类、诊断及防治方法,仅供牡蛎养殖和病害测报人员工作中参考。

1、牡蛎六鞭毛虫病

①病原体:尼氏六鞭毛虫。寄生于多种牡蛎的消化道内。

②症状及诊断方法:虫体较大,镜检可见。

③流行特点:是牡蛎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水温低和牡蛎代谢机能低时致病。

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2、牡蛎线簇虫病

①病原体:线簇虫,其营养体时期寄生于虾或蟹消化道内,孢子时期寄生在软体动物体内,以外套膜内最多,且可寄生于所有器官中。

②症状:对牡蛎危害不显著,但感染严重时可产生机械障碍,如阻塞鳃血管。

③诊断方法:取外套膜或鳃镜检发现孢子后可确诊。

④流行特点:无专一性,是牡蛎常见的一种寄生虫。

3、牡蛎派金虫病

①病原体:海水派金虫。

②症状和病理特点:主要伤害结缔组织、闭壳肌、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和血管。感染早期,虫体寄生部门组织发生火症,随之纤维变性,最后广泛的 组织溶解,形成组织脓肿或水肿。感染严重的牡蛎壳口张开而死。

③诊断方法:将检查的活体组织放入含葡萄糖的巯基醋酸盐液体培养基中,在25-30 ℃下培养1天以上,营养体或动孢子囊前期扩大并形成壁,用鲁哥氏碘液染成蓝黑色。

④流行特点:本病是牡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幼牡蛎一般不患此病,主要受侵害的是较大牡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最严重的是8-9月份,随着天气变冷水温下降死亡率下降。

⑤防治方法:首先是提早收获,其次是将病牡蛎转移到低盐度(15‰以下)低温海区(20℃以下)。

4、牡蛎尼是单孢子虫病

①病原体:尼是单孢子虫。

②症状和病理变化:病蛎肌肉消瘦,生长停止,在环境条件较差时引起死亡。镜检切片见组织水肿、坏死,并含大量孢子。

③流行特点:发病时期为5-9月份,8月份开始死亡,9月份达最高峰。

④防治方法:将已受感染的病牡蛎移到盐度为15‰以下的海区养殖疾病可受到控制。

5、牡蛎沿岸单孢子虫病

①病原体:沿岸单孢子虫。

②症状和病理特点:病牡蛎全身结缔组织都可受到各核体质体的破坏,生长停止,身体瘦弱。

③诊断方法:取病牡蛎结缔组织切片,染色后镜检多核质体、孢子囊和孢子。

④流行特点:5-6月份常发生大批死亡,7月份突然下降,很少再生病。 

⑤防治方法:一是提早收获,二是将患病牡蛎移到低盐度(20‰以下)海区养殖。

6、牡蛎包纳米虫病

①病原体:牡蛎包纳米虫。

②症状和病理特点:病牡蛎鳃丝或外套膜上有灰白色的小溃疡,或有较深的穿孔性溃疡。常规切片镜检可见鳃、结缔组织、胃、外套膜中有分散的颗粒性血细胞增殖病灶。

③流行特点:夏季多发病,发病率可达40%-60%,同时期死亡率达40%-80%。

④防治方法:同前。

7、牡蛎纤毛虫病

牡蛎还受到其它多种纤毛虫侵袭,如钩毛虫寄生于其消化道内,楔形纤毛虫寄生牡蛎鳃上。海星精巢虫寄生于海星性腺中和挲牡蛎消化道中。

    标签: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