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县:“香菇医生”戚钦标

时间:2022-10-06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随县香菇,闻名遐迩。但说起戚钦标,知道的人并不多。

  他是一名退休10年的老党员,46年坚持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年逾七旬的他,走遍随县每个村落。他的农技110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为湖北、河南、四川等10余省的菇农排忧解难。

  从“湖北省扶贫模范”到“全国科普致富带头人”,从随县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到湖北食用菌技术协会顾问,戚钦标是菇农最信任的“香菇医生”。

  “不要忘记农民”

  戚钦标本是浙江人,1968年从杭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随县工作。他至今仍记得当年生产队长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们大学生,不要忘记我们农民。

  戚钦标是学生物的,先后在食品厂、农资公司、果品公司工作,“总想找到一条富民之路”。

  1975年起,他先后培育出随州第一批人工栽培黑木耳、第一批木屑料香菇。10年后,他成功引进袋料香菇,木材使用减少一半以上,这一技术在随州大面积推广至今。去年,随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出口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香菇产业链越拉越长,戚钦标越来越忙。香菇病虫害爆发,他创办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香菇重金属超标,他找专家解决;多糖香菇是好东西,他试验8个品种,选优推广。如今,他又开始研究富硒香菇。

  他参与编写《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菌袋杂菌及防治》等资料,菇农觉得“很实用”,他印30万册免费发放。

  “路再远,也得去”

  翻3座大山,步行7个钟头,只为解决菇农难题。

  2008年6月,随县杨家坪村7户菇农12万棒香菇发菌不好。接到求助电话,戚钦标当天乘车从随州到吴山镇,再步行穿越大山前往。

  次日早7点,菇农老梁带路,一行4人出发。行至中午烈日当头,“还得走多远啊?”有人提议用电话解决问题。“路再远,也得去!”年纪最大的戚钦标说,“这条路,菇农得走多少趟?搬运多少东西?”他带头跟着老梁,手攀树枝爬山。

  下午2点多终于抵达。他仔细查看后开出“处方”:山大林深,空气潮湿,稻草盖得太严,必须疏散菇棒。忙到4点多下山时,老梁拉着他的手说:“要不是你们来,100多万元打水漂了。”“一批香菇,就是菇农一年的心血,牵连着上学、养老、盖房、结婚。”自开通农技110服务热线后,戚钦标的“出诊”半径越拉越长,贵州、四川、山东等地菇农纷纷请他去解决难题。

  就在记者采访时,他还接到曾都区洛阳镇菇农的求助电话,他听完后一口断定:“你的菌筒水分大,长了杂菌。”

  46年里,戚钦标走过多少路,接了多少求助电话,无法统计。随县县委书记陈德贵感慨说:“他只走了一条路,就是党的群众之路。”

  “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戚钦标坦言:“一辈子,只做了服务农民这一件事。”

  老百姓的香菇长得好不好,戚钦标的妻子不问就知道。“他的脸色是晴雨表。那年菇价猛跌,他闷着脸不高兴,整夜睡不好觉;这两年,他整天乐呵呵的。”

  近30年,戚钦标夫妇一直住在随州汉东路,75平方米的房子,食用菌书籍塞满书柜,48年前的皮箱、32年前的衣柜,至今还在用。“孙子回来说,我这是贫民窟。”戚钦标笑着说。

  年纪大了,去年10月,儿子接他回杭州颐养天年。不到一个月,他就待不住了。“菇农电话催的急呀,我得回去。”

  临别,他对儿子说:“菇农的事儿,丢不下。”

    标签: 香菇 随州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