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时间:2023-12-23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京山县永隆镇上陈桥村,有一处美丽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小西湖”。湖边有个养龟基地,这个养龟基地的主人是一对党员父子兵,父亲叫何永锋,儿子叫何夏伟,他们挖池养龟,创业兴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

  父亲的养龟“战争”

  何永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过田,贩过米面,还开过小卖部,但都只能赚小钱,管温饱。为了发家致富,他选择外出打工,碾转多地后,最后在浙江的一处养殖乌龟基地谋业。

  “在这个养龟基地,我‘潜伏’了三年,什么苦都吃过,最终学到了一些养殖技术。”何永锋说,2006年,他返乡租下10亩低洼地,开挖龟池,投放了数千尾龟苗,开始了他的致富梦。

  然而,因缺乏资金,技术跟不上,何永锋养的乌龟始终病恹恹地“长不大”。屋漏偏逢连阴雨,2007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他的养龟池,龟苗大部分被冲走,损失数万元。

  是见坏就收?还是冒险前行?思索再三,何永锋不甘心这么狼狈收场,“对我来说,养龟就像打仗,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有越挫越勇的胆气,大不了从头再来”。何永锋修改“作战图”,重新走上创业路。

  他跑到浙江、江苏、湖南等10个省市,拜师学取“养龟”真经,摸索乌龟产蛋、孵化、成长的规律,再回家精心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他的养龟基地水面面积达到60亩,养殖的草龟、巴西龟、鳄鱼龟存量10万斤,年孵化、出售龟苗200万只,养龟基地被评为“国家科技示范基地”。何永锋打赢了“翻身仗”,取得了初胜。

  儿子的卖龟网事

  何夏伟设计了网上卖龟“三步曲”。先将养龟基地的规模、龟苗品种、数量和价格,制成宣传片,在网上滚动宣传,扩大影响。随后,在网上结识“龟友”,洽谈业务,他网上的客户多达70多人,遍及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及省内各地。最后,对卖出去的龟苗,实行网上跟踪管理,对龟苗的长势、病情、食料等提供系统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信任。半年时间,销售龟苗180万只。

  在养龟基地,何家父子有着明确的分工,儿子除了网上销售,还负责孵化、分拣等技术流程的制定,父亲负责实施。父子齐心,其力亦断金。两年来,何家销售各色品种300多万只,实现年产值360万元。

  创业无止境。父子俩正筹划“养龟大棚”,扩大养殖规模。何夏伟说:“现代养龟业竞争趋于激烈,大棚孵化龟苗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只能不断创新,先人一步,才能到达实现创业理想的彼岸。”

  父子携手助乡亲

  何家父子成功了,知恩要图报,一直深记在何家父子的心里。

  “当初,要不是村支书带着村干部为我家跑项目,跑资金,协调土地流转,选租养龟基地,我家的生意也不会做得这么顺利。”何夏伟说,他和父亲又都是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帮助乡亲们创业致富。

  何家出资,为村里筑路修桥,维修农小水利工程10多处;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不下20人次。在帮扶过程中,何夏伟渐渐发现,“输血”扶贫是个无底洞,效果也不好,不如帮乡亲们“造血”。自此,父子俩开始义务帮助乡亲养殖乌龟。

  村里一个叫何永海的村民,在何永锋的帮助下,投资数十万元,办起了养殖场。何永锋优价给他供应龟苗,何夏伟免费为他提供养殖技术、销售信息。何永海的养龟事业很快步上正轨,不到一年时间,养殖面积达到30亩,乌龟存量4万斤。如今,在何家父子的引导和帮助下,上陈桥村乌龟养殖户达到7户,乌龟存量15万斤,每年销售龟苗300万只,成为远近闻名的“特种养殖村”。

    标签: 养龟 乌龟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