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的小菜蛾防治方法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菜蛾,别名菜蛾、两头尖、方块虫、小青虫,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全国各省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最为严重。

芥末的小菜蛾防治方法

小菜蛾,别名菜蛾、两头尖、方块虫、小青虫,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全国各省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最为严重,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芥菜等,重发年如防治不力,可造成毁灭性灾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狭长,头部黄白色,胸、腹部灰褐色,前翅前半部浅褐色,后翅银灰色,前翅缘毛长,翘起如鸡尾。

卵:扁平,椭圆形,散产,多产于叶背近叶脉处,有时叶面也有,初产时淡黄色,后变黑灰色。

幼虫:孵化时深褐色,体长0.5~2.5毫米,后变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4~5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形,臀足向后伸长。

蛹:长5~8毫米,纺锤形,初水绿色,后转为黄绿色灰褐色,肛门周缘有钩刺3对,腹末有小钩4对。茧薄如网。

发生特点

年发生代次由南向北4~22代不等,北部地区均以蛹在寄主茎杆及田间残留物上越冬,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终年可见,无越冬现象。成虫具趋光性,对黄色敏感。成虫寿命11~28天,产卵主要集中在前5天内。产卵有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喜趋向于甘蓝、花椰菜、白菜等作物上产卵。卵一般单产或数粒聚集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近叶脉处或叶面凹陷处,叶柄上极少,每雌年均可产100~300粒卵,卵期为3~11天。初孵幼虫潜叶取食叶肉,残留叶面表皮,使叶片成透明的斑块,俗称“开天窗”,2龄后在叶面危害,前3龄食量少,4龄为暴食期,占总食量的78%左右,可将叶片吃穿成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高时,可将叶肉全部吃光,只剩叶柄和叶脉。幼虫期5~27天,老熟幼虫在被害叶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期3~12天。全代历期15~7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7.4℃、7.7℃,有效积温分别为50.1、173.0、72.1日度。由于成虫期长,因此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春末夏初和秋季有两个高峰,常秋季重于春季;华南地区则终年可发生,其中每年2~4月和10~12月是二个危害高峰。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并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②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公顷设置一盏东方红电子灭蛾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

③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小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每亩地放置诱捕器2~3只。

④生物防治:在幼虫2龄前,药剂可选用Bt500~1 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0.6%灭虫灵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

⑤化学防治:全年重点抓4~5月份和10~11月份的防治,特别是抓好早春和十月刚摊盘的甘蓝和留地十字花科蔬菜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在小菜蛾卵孵高峰期用5%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防治,在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可选用2.5%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 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24%美满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 000倍液、或3.5%锐丹乳油800~1 500倍液,或20%绿得福微乳剂600~800倍液,或25%广治乳油600~800倍液,或3.3%天丁乳油1 000倍液,20%斯代克悬浮剂2 000倍液等喷雾。由于小菜蛾常年猖獗,发育期短世代多,农药使用频繁,因此,对于小菜蛾的防治,应该特别注意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必须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做到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切忌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类的化学农药,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标签: 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