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常见病害发生和症状调查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芥末又名山嵛菜、山姜、辣根、瓦沙毕、为十字花科山嵛菜属的多年生草本、喜阴湿环境的半阴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是生产芥末的原材料。

芥末常见病害发生和症状调查

芥末又名山嵛菜、山姜、辣根、瓦沙毕、为十字花科山嵛菜属的多年生草本、喜阴湿环境的半阴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是生产芥末的原材料。它原产中国和日本,但我国过去未加栽培。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种植,现已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福建、安徽等省的冷凉湿润山溪地区开始商品化生产。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品种均是从日本引进,且全部以鲜根、叶柄出口到日本,但我国对其发生的病害情况还不很清楚。因此,弄清楚芥末病毒在我国的发生实况,对防治其危险性病害传入,以及促进产品出口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2003年和2004年对云南省芥末种植地进行了病害实地调查和室内培养观察。

1、墨入病

又称黑胫病、黑腐病、黑心病、叶墨斑病等。为了避免与其它病害相混淆,以及本病害引起组织内部变黑,我们建议以“墨入病”的称谓更为确切,并建议用英文“ink-stained disease”。该病是危害芥末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病害,引起芥末产量下降,商品价值降低。一般叶发病率25%~70%,株病率90%~100%,损失在30%~70%之间,严重时甚至毁园。它是制约云南省芥末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芥末的叶、叶柄、根茎、须根均可受害。被害叶片初期呈近圆形黑褐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大小0.3~1.5cm暗褐色的病斑,各病斑互相融合后呈不规则状,其表面散生暗褐色的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器),有时中央穿孔,呈蛙眼状,一般老叶上出现的病斑较多;有的病斑顺着叶脉蔓延融合成大病斑,叶片黄化变薄,干燥时易脆,凋枯死亡。受害的叶柄,初为暗绿至褐色线条状条斑,渐扩大直到包围叶柄,整个叶柄全部变为褐色,有时病斑与根茎相连,使叶柄内维管束变褐枯死,呈黑腐状脱落。根茎、须根被害时,表皮呈不规则黑色病斑;用刀解剖,可见到内部维管束纵向黑色条斑,横断面的维管束部分有明显的黑色轮纹。严重时种荚和种子也会受害。

病原菌为芥末茎点霉(Phoma wasabiae Yokogi)。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次年当相对湿度>97%和适宜的气温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飞溅的雨水和风夹雨滴或灌溉溅起的水传播。分生孢子可从害虫造成的伤口侵入,也可随病苗进行远距离传播。多雨季节发生最为严重;受太阳直射,造成日灼后加重发病。

2、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天气较热的季节,严重的块病株率可达90%以上,病叶率也可达12%~30%。初在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或黄色斑点,后扩大成苍白不整形的斑点,由于受叶脉的限制,病斑扩大成多角形,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白色的孢中襄梗和孢子襄,呈霉状,但以叶背面的霉更多。叶柄上初现淡绿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条斑,有时病斑表面凸起,淡暗色,病健交处呈浸润状,中央生出白色霉。花梗上也偶有发病。病害有时与白锈病并发。

病菌为葱芥芥末霜霉Peronospora alliari-ae-wasabiae gaum,仅侵害芥末。该病于4月中旬在苗床上开始发病,随秧苗移栽到大田扩散,于6~8月份达发病高峰,它主要以菌丝附着于被害部越冬。降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发病,田间密度大、植株生长旺盛,株间郁闭通透性差有利于发病。据我们调查,该病是2003年云南保山市芥末中最重的病害。

3、白锈病

白锈病主要侵害地上部分,尤其以叶片受害为主。中片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淡黄色或带赤绿色小病斑,稍凹陷,叶背面产生白色小斑点,不久变成乳白色,隆起成肿瘤或水泡状病斑,略呈畸形、上突;有时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严重时,病部表皮破裂,散出粉末状孢子。茎、花梗、荚等发病时,肥大而畸形。

病菌为芥末白锈病菌(Albugo wasabiae Hara)专性寄生菌。该病发生的条件与霜霉病相近。在6~9月份天气较热、湿度大、雨日多的季节里发生重。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孢襄中的游动孢子为再侵染的主要形式。

4、立枯病

重要危害幼苗基部,有时在种子萌发后尚未出土就变褐死亡。在幼苗的近土面的茎基部及叶柄基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划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并包围整个茎基,病部缢缩呈褐色湿腐状,苗萎蔫猝倒枯死。子叶上病斑不规划形,淡黄褐色,常脱落穿孔。严重时,整个苗床被毁。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Phizoctonia solani Kuhn)。病害在云南芥末种植区主要在6~9月上旬发生较重,其中以7~8月为发病高峰。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寄主范围广。苗床温度较高、通风不良、温度大、苗徒长、发黄时,容易遭受病菌的侵害。苗床上主要以菌丝体接触引起再侵染。基质漂浮育苗发病比田间苗床育苗发病重。

5、软腐病

主要危害根茎及叶柄。根茎被危害初期,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蔫,但早晚时可恢复,病部暗色水渍状,颜色由淡黄色,灰色,渐扩大成灰褐色,组织粘滑软腐。严重时根茎内部组织崩解,产生灰白色恶臭的菌脓,最后整株萎蔫死亡。

病原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Dye。病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主要在病株体内和病残组织中越冬,通过雨水飞溅、灌溉水和昆虫传播。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容易发生。

6、病毒病

罹病的叶片大多叶脉间失绿,呈黄绿色相间的花叶状,有的叶片变小、畸形,叶脉对光有明脉现象,植株长势不良。该病目前在云南省发生不严重。病原可能为TMV和CMV两种病毒单独侵染或复合侵染。

7、根结线虫病

罹病植株根部肿大,呈纺锤状根瘤,根茎及根部表皮出现黑腐现象。病原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 Treud)。该病在云南省发生不重。

    标签: 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