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最初的执着,他也许依旧在外地独自打拼;如果不是他破釜沉舟的勇气,村里很多乡亲们也许依旧生活困难。他的梦想承载着村民致富的希望,他成就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
今年46岁的新郑市新村镇文士湾村支部书记王保生,高中毕业后曾外出打工,挣到人生第一桶金后,他用打工的积蓄购买了小型收割机,帮助农户收割麦子。尝到甜头后,他觉得希望的田野很适合自己发家致富,也能带领乡亲们致富。于是,2010年夏天,他自己出资,在村里组建了“新郑市保生农机合作社”和“新郑市巧卉合作社”,为200多名社员提供农机收割、苗木种植及销售等多项服务,成为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
致富不忘众乡亲,新郑市保生农机合作社2010年成立以来,已经有拖拉机16台,割麦机8台,玉米收割机12台,更是聘用100多个本村村民在这里就业。57岁的村民王松亚就是在保生农机合作社打工的一员,他负责农机设备的保养,在这里上班圆了他在本村就业的梦,像我这样就业难的同村人,王书记解决了30多人哩!王松亚说:“年纪大了,在外打工确实不太实际,到村里合作社打工,每个月3000多块钱的工资,工作也轻松,村里有了这样的好干部,大家能不满意吗!”
在巧卉合作社里,村民王亚华正在给苗木修剪枝叶,得知记者到来,她放下手下的工具滔滔不绝地给记者介绍:“这100多亩苗圃,是王书记联合5位乡亲建的,这几年又是请专家授课,又是联系客户,他们可是操了很大的心!现在不光俺村的村民在这打工,连周边村都也有乡亲在这里打工呢!”
“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现如今我们的日子好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村里的路也修通了,在合作社上班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只要努力,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提起在合作社里工作,村民王银山得意地说。
“我们村一直遵循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希望今后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当一届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做实事,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探索新的技术与经验,带领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王保生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