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白芨赚钱吗?近几年价格走势及未来市场的走向分析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那么种植白芨赚钱吗?近几年价格走势及未来市场的走向分析是怎样的呢?具体详情如下:

种植白芨赚钱吗?近几年价格走势及未来市场的走向分析

种植白芨赚钱吗?白芨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但以云南等地的品质最好。白芨市场行情在稳定运行中,近期市场有商小批量购货,市场统货价840元上下,选装货价在1100元上下。

随着野生资源随连年采挖,去年新货产量极少,且个头不如往年。多数商家看好后期行情。去年商家惜售心理强,应市新货量少,采购鲜货的商家较多,陕西汉中鲜货售价90元/公斤左右,干统货570元/公斤左右,选货400元/公斤以上;云南大理鲜货85元/公斤左右,干统货560元左右;贵州黔南鲜货卖到95元/公斤左右,干货售价600-700/公斤左右。野生资源匮乏,后期行情仍向好。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芨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芨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尽管全国有几家公司踏上了组培驯化道路,但由于起步时间短,工作量大,程序流程繁琐,驯化时间漫长,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大田需要2-3年时间(驯化时间短,成活率极低),而从移栽大田到收获又需要3-4年时间。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芨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4、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芨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芨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而自然晒干须月余。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透明体。

二、产地变迁史佐证稀缺

回顾白芨野生资源的稀缺历史,白芨资源灭绝进程历历在目,从北往南一个个产地的资源灭绝了,一个个产地也就消失了。

可是,真实状况如何?建国60多年以来,我们仅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大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又过去26年了。白芨的家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只能依据地方资料,提供一些相关数字仅供分析和研究:陕西省60-80年代产量30-40吨,最高年产量56吨,而后开始下滑,98年产10吨,99年5吨,2000年不足2吨,如今陕西省已经无资源可采挖。陕西应该从白芨产地中抹去了。

同样,河南西部伏牛山区90年以前,也曾年收购过白芨10-20吨,如今难觅白芨的踪迹。广西天峨、大新两县,在70-80年代,每年以3-4元的收购价格,可以收购35吨左右,97年13元的价格只收到10吨,2003年收购不足1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同上述等省都是最先开发的老产区,现在已无资源可供。开发较晚的云贵川三省,如云南丽江鸡足山和贵州独龙,曾在2000年-2003年年产百吨,如今,也无大货。2003年以来白芨主产区移至四川人迹罕至的凉山州西昌市,开挖两年后资源又被扫空。到2006年上市的白芨新货寥寥无几。白芨产区呈现从北向南灭绝的大势,从空间上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严重性。

种植白芨赚钱吗?近几年价格走势及未来市场的走向分析

三、质量越来越次可鉴稀缺

80年代采挖的白芨个头大如银币(光洋),饱满,白色,半透明,坚实。到了90年代,能够筛选出10%左右质量好的,基本上都用于出口了。如今,个小如指头,干瘪,空泡,不去皮,色棕黑。并且掺假十分严重,白芨饮片掺假是公开的秘密。假货从最初的水白芨,发展到小黄精、土黄精、甜黄精、扁白芨等10多种。假货的价格从10多元也涨到100多元。这种现象折射出了白芨商品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