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种植技术?

编辑:三春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黑木耳种植技术

段木的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就是把培养好的菌种移接到段木上的一道工序,它是人工栽培黑木耳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法栽培的特点。接种程序如下:

1、接种季节

根据黑木耳菌丝生长对气温的要求,当自然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进行接种。在此期间,杂菌处于不活跃状态,而黑木耳菌丝又能生长,既减少污染又保证了充足的营养生长期,一般都把接种季节安排在“惊蛰”期间为宜,故此,老区有“进九砍树,惊蛰点菌”之说,近年来有的单位把接种时间提前到二月份,效果也很好,且更有利于劳力安排。即便遇上低温菌丝也不会冻死,气温回升菌丝又继续生长。

2、接种密度

接种密度一般掌握在穴距10—12厘米,行距6厘米,穴的直径1.2厘米,穴深打入木质部1.5厘米,品字形排列。此处,穴距还应根据树径粗,大质硬,海拔高要加密,反之要稀疏。

3、接种方法

黑木耳菌种分木屑种和木塞种。木屑种制种容易接种麻烦,而木塞种制种麻烦接种容易。

①木屑种的接种法:先用1.3厘米冲头的打孔锤,皮带冲或电钻按接种密度和深度要求打孔,然后将木屑种接入一小块,以八分满为度,然后将用1.4厘米皮带冲打下的树皮盖或木塞盖在接种穴上,用小锤轻轻敲平。

②木塞菌种:木塞菌种是事先将木塞和木屑培养基按比例装瓶制成菌种。接种时不必另外准备木塞或树皮盖。接种时先将木屑种接入少许进种植孔,然后敲进一粒木塞种即可。

4、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接种质量,接种时应注意:

①雨天耳木表面湿润时不能接种,若耳木是堆放在避雨处,树皮不湿,可在避雨处接种,而晴天则应在阴蔽处接种。

②盛装菌种的器皿和接种工具及手都要事先消毒,场地要清洁卫生。

③接种应流水作业,专人打孔,专人接种,打完一根孔就马上接种,不能久放,以免接种穴干燥或污染杂菌。

④选用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和菌丝洁白、粗壮、无污染、不老化的优质菌种。

⑤用于封穴的树皮盖要当天打当天用;若用木塞应在接种前用开水煮沸再用。也可用石蜡80%、松香15%、猪油5%溶化混合均匀涂在接种穴上封口。

黑木耳的发菌技术

黑木耳接种后,为了使其尽快定植,使菌丝迅速在耳木中蔓延生长,应采取上堆发菌。其方法是:

1、在栽培场内选择向阳、背风、干燥而又易于浇水的地方打扫干净,搞好场地消毒。

2、铺上横木或石块砖头,把接好的耳木按树径粗细分类堆成“#‘字形。堆高一米左右,耳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便于通气。上堆初期气温较低,空隙可留小一点,堆的高度可高一点。后期随着气温上升,结合翻堆应增加间隙,降低堆高,堆面上盖薄膜或草帘保温保湿。

3、为了使菌丝生长均匀,发菌期间每隔7—10天要翻一次堆,使耳木上下、内外对调。第一次翻堆因耳木含水量较高,一般不必浇水,第二次酌情浇少量水。以后翻堆都要浇水,且每根耳木都应均匀浇湿。若遇小雨还可打开复盖物让其淋雨,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菌期间应注意温、湿、气的调节工作以满足菌丝生长条件,提高菌丝成活率。上堆发菌20—30天,应抽样检查菌丝成活率,方法是用小刀挑开接种盖,如果接种孔里菌种表面生有白色菌膜,而且长入周围木质上,白色菌丝已定植,表明发菌正常,否则就应补种。

黑木耳的散堆排场

接种的耳木以过4—6周的上堆定植阶段,菌丝开始向纵向深伸展,极个别的接种穴处可看到有小子实体,这时应散堆排场,为菌丝进一步向纵深伸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菌丝发育成子实体。

捧场的方法是先在湿润的耳场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大头着地,小头枕在木杆上,耳木之间隔1—2寸间隙,便于耳木接受地面潮气,促进耳芽生长;又不会使耳木贴地过湿闷坏菌丝和树皮,且可使耳木均匀地接收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

排场后要进行管理,主要是调控水分。菌丝在耳木中迅速蔓延,这时需要的湿度比定植时期大,加上气温升高,水分蒸发快,需要进行喷水。开始2—3天喷一次水,以后根据天气情况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喷水量。排场期间需要翻棒,即每隔7—10天把原来枕在木杆上的一头与放在地面一头对换;把贴地一面与朝天的一面对翻,使耳木接触阳光和吸收水分均匀。

黑木耳的起架管理

捧场后一个月左右,耳木已进入“结实“采收阶段。当耳木上大约占半数的种植孔产生耳芽时便应起架。方法是将一根木杆作横梁,两头用支架将横木架高30—50厘米。耳场干燥宜架低一点,反之则架高一点。然后将耳木两面交错斜靠在横木上,形成”人“字形耳架。为了方便于计算和管理,一般每架放50根耳木。

起架后,子实体进入迅速长大和成熟阶段,水分管理最为重要。耳场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左右,需要喷水管理。喷水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细小的耳木多喷,粗大的耳木少喷;树皮光滑的多喷。树皮粗糙的少喷;向阳干燥的多喷,阴暗潮湿的少喷。喷水时间以早晚为好,每天喷1—2次。中午高温时不宜喷水。在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若能有“三晴两雨“的好天气,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极为有利。每次采耳之后,应停止喷水3—5天,降低耳木含水量,增加通气性,使菌丝复壮,积累营养。然后再喷水,促使发出下一茬耳芽。

其他种植方式

由于各地具体的条件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现介绍两种高产的栽培方式。

1、坑道栽培法

坑道栽培又分为深坑和浅坑两种。深坑,挖坑时多花工但管理起来极为方便,且产量很高;浅坑,挖坑容易,管理麻烦,产量一般。

①深坑栽培:挖宽一米,深一米,长视地形和耳木数量而定。挖出的土堆在坑沿拍紧以增加坑的深度。坑的上方用竹片或木棍搭成弓形或“人”字形弓架,铺上树枝或提前种上绿色攀沿植物,如苦瓜、豆角、番茄等。坑底两边各挖一条窄沟排水,中间作管理过道。排水沟与过道之间放上薄石块或砖块垫耳木,也可铺一层粗砂垫耳木。坑道两壁离垫石80厘米的地方各放一根横木,横木两头各用一根80厘米长的短木作支柱。将耳木一头枕在横木上,另一头放在垫石上使耳木斜放在坑道两壁。深坑栽培受外界不良气候影响小,湿度也容易保证,喷水、采收都很方便。晚秋气温下降,可将阴棚上遮阴物去掉,复上薄膜进行保温栽培延长采收期。深坑栽培法是目前产量较高的一种栽培方式。

②浅坑栽培法:挖宽一米,深33厘米,长不限的浅坑,坑底两边各放一根枕木,将耳木垂直平放在枕木上,放满一层还可再放枕木排二层,然后搭上弓架,并根据气候覆盖薄膜或树枝,管理时因坑内没有管理过道和顶棚与坑底间隔太低而无法直接入内,所以翻木和采收都需要先拆除覆盖物,管理和采收后再覆盖上,所以比深坑栽培管理麻烦得多,产量也不及深坑栽培法。

2、塑料棚栽培

采用塑料棚栽培黑木耳,容易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能够防止低温、雨涝和干旱,与露天栽培相比较,延长了黑木耳的生长时间,提高了单产水平。

塑料棚的设置,应建在距水源近,避风向阳,土质湿润的坡地或者平坦的草地,棚内地面铺上砂石,并开有排水沟。棚体的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搭架。棚体为拱式造型,中间部位一般为2.2—2.4米,两侧留有门和通气窗。

管理时要注意温度、湿度的调节,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和光照条件。晴天光强温高时应加盖遮阴物,喷冷水降温;盛夏高温时应将棚四周的薄膜翻挂在顶棚上去,气温低时再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