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有分布。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养殖中国林蛙的热潮,但在越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措施不得力、设施设计不合理,越冬存活率低的现象。同时,林蛙的病害也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中国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低的原因。    北方冬天漫长而寒冷,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北方山区中国林蛙越冬以水域为主。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没有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的林蛙,在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就不能摄取食物,再低温时就要进入冬眠。越冬期间,冬眠的林蛙新陈代谢达到最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中储存养分来维持生命。同时还有呼吸次数减少,心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这有利于林蛙在水中度过严冬。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不利因素也很多,在长时间冰封情况下,水体内部会产生与封冰前完全不同的变化。随着气温下降和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因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在蛙、鱼等生物的呼吸作用下使水中含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不断上升。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中国林蛙越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中国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好中国林蛙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可新修越冬池,也可利用原有塘坝、水坑越冬,但要将塘坝加大加深,尽量铲除淤泥和杂草,以减少有机耗氧,防止有害气体发生。    (2)要满足中国林蛙越冬期对溶解氧的需要。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二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水面冰封后,水与空气的接触被冰隔断,空气中的氧不能溶于水中,靠空气补充溶氧的来源断绝了。很多越冬池内没有水生植物,即使有水生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靠永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不大可能。所以,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而死。    据多年观察,活水越冬池问题不大,因自然流水不断,水中溶氧及时得到增补。所以冬季不会发生成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的越冬池多数为死水(也叫止水)越冬池。冬天水源干涸,没有活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补充,水中含氧量的降低速度逐月加快。到1月份水中含氧量仅为4mg/l(林蛙正常越冬需要量为6mg/l)左右。特别是蛙在水的底层越冬,而池水缺氧往往是先从底层开始,水中的溶氧量上多下少,对越冬期林蛙的威胁非常大。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分前后要蓄满水,水深不低于2.5m。按越冬蛙每平方米150只的要求,水面面积不能太小。二是蛙、鱼一池越冬时,因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0.2kg为宜,比正常放养量减少一半。并要尽量清除野生杂鱼,以减少耗氧因素。三是整个越冬期要精心管理,定时观察蛙的越冬情况。因水生动物对缺氧非常敏感,严重缺氧时(如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生昆生。因此,打开冰眼时,观察水生昆虫是否上游,可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的标志。    严重缺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水补氧。抽取附近的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到越冬池中。二是打冰眼补氧。冰眼打在深水处,1亩水面打一个宽1.5m、长3m的冰孔。顺着主风向排开,借风力的作用形成水浪,加速氧向水中溶解,以提高补氧效果。为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可用草帘子遮盖起来。    (3)有条件的地方,应人为的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中国林蛙安全越冬。    二、中国林蛙的病害防治    1.中国林蛙致病的原因。    (1)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水环境中除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这些病菌在数量少、蛙体健康的条件下,不会使林蛙致病。但随着水质变差、气候恶化、饵料不足、饲料单一、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出现,这些病菌就会成为致病菌。目前发现最严重的病害是林蛙红腿病、烂皮病、水酶病、肠炎等。    (2)环境因素。例如水温、水的酸碱度、水中溶氧量、水中有害气体、农药、化肥等,超过允许范围时均可能导致林蛙生病。    (3)饲养管理因素。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不合理等,可导致林蛙生病。蛙场环境恶劣,不定期消毒,也可使林蛙患病,所以蛙场应定期消毒,严格防疫程序,控制细菌和病毒繁殖和产生,保证林蛙不得疫病。林蛙养殖主要是防疫和预防。得病后治愈率较低。    2.中国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每100平方米用8kg生石灰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然后把水排出。放养前灌入清水,两天后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时再放养。    (2)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时间为1小时。可杀灭体表或鳃部寄生虫和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透明度,使池水活、肥、爽,为蝌蚪和变态的小幼蛙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主要方法是进行水体消毒和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从4月份开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原则上每半月一次。目的是杀灭蝌蚪体表的寄生虫及水体中寄生虫的无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的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的密度,改善水体质量。常用的药物有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可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但是,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方法,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林蛙幼体、成体对药物的承受程度不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无药害或毒性消失后,方可大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蛙的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和成蛙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染。因此,在运输、搬运、投放、分散等生产环节中,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碰伤林蛙。    (6)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时,应请有经验的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好检疫工作。同时做到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标签: 越冬 林蛙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