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冬,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以及虫害发生严重,感病品种也由平菇、香菇、双孢菇、姬菇、鸡腿菇波及到白灵菇、杏鲍菇、茶薪菇、金针菇等,经过简要归类整理,笔者总结主要病虫及其处理措施,以期对栽培有所帮助。侵染性病害黄菇:多发生在乎菇、白灵菇、杏鲍菇、姬菇等品种上。表现为幼菇菌盖即变黄,逐渐呈扩大趋势,直至成菇,色泽加重,有的略微减轻,黄色呈斑块状,甚至蔓延至整个菌盖。这主要是细菌类侵染,由于通风不好、湿度过大等,导致感染并蔓延至整个菇棚。防治措施: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尤其在晴好天气的10∶00~14∶00应强化通风,并同时喷洒黄菇一喷灵300~400倍溶液,连续两天,每天一遍,即可有效抑制病情。死菇:多发生在平菇、双孢菇、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品种上。表现为菇蕾阶段即死亡,或者幼菇死亡,部分成菇也有萎缩,死亡。主要由真菌类侵染所致,病原菌品种较多,而且,多形成交叉感染。防治措施:清理死菇,刮除料面,喷施“百病傻”药液于刮除料面上,根据病情程度掌握400~800倍浓度,在加强通风的基础上,2遍即可抑制或杀死病菌。菇体死亡、发黏:平菇、双孢菇、姬菇、白灵菇、茶新菇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菇蕾可大量形成,但难以分化,幼菇雏形即开始死亡,典型特征是菇体发黏,并发出恶臭气味。该类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由于通风严重不良、湿度过高引致。防治措施:清除死菇,刮除料面,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对料面喷施1~2遍蘑菇杀病灵,对地面、墙体等环境喷洒百病去无踪溶液,白天通过日晒等措施提高棚温,夜间强化通风降低温度,拉大温差,一般7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管理。杂菌严重:各品种均有发生,尤以二潮菇以后的菌袋或者发菌期的菌袋为重,木霉、曲霉等为主。北方地区进入冬季管理,密不透风和高湿的环境使得杂菌得以萌发和蔓延;山东等地的金针菇、南方如四川、重庆等地的茶薪菇表现突出一些。防治措施:加强通风,将感染杂菌的菌袋移出菇棚,兑配300倍左右的百病傻,将菌袋浸洗一下,然后单独培养,适宜温度下,10天左右未见杂菌再度发生时,即可移入菇棚正常管理。白毛病:多在金针菇等品种上发生。该病的主要表现是料面及菇体被白色棉花绒状菌物包围,严重时菇棚的墙壁、地面均有密密的白毛,菇体从基部开始逐渐变褐、腐烂,后期发生菇蕾。该病为绵腐病,病菌喜在二氧化碳浓度高、湿度高、温度稳定的条件下滋生,但病原菌极不耐药。防治措施:一般在加强通风基础上,采掉病菇后,喷洒清水也可抑制蔓延,实际生产中,可使用百病傻500~600倍液,对菇棚喷洒1~2遍,结合通风,即可杀灭。生理性病害死菇:这是在平菇、姬菇等生料栽培生产中最常发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潮菇蕾发生数量正常,但很快死亡,有的变黄后死亡,死菇不臭、不黏,分离培养无病原菌,二潮菇很难发生,即使有也是零星的、边缘性的出现,且多数难以长大。不少菇农将之作为病害处理,但用遍能够找到的药物药液均无济于事。其原因是:该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死菇不是一个病因。该病属于生理性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发菌期烧菌,尤其低温季节,发菌时多习惯于码大跺、厚覆盖,山东等地有的还覆盖保温被外加塑料薄膜,任其发菌,菌袋内初始阶段有15℃左右,菌种萌发、定植、扩大,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菌袋内温度不断集聚、升高,而又无法散发,达到20℃后,菌丝发展速度加快,品温(菌袋内的温度)及袋间温度急剧升高,一旦达到30℃,烧菌形成,且无法挽回。笔者等调研结果表明:低温季节是烧菌发生的主要季节,越是高温时段,人们越是注意,因此基本不发生烧菌。一旦发生烧菌,则无药可用,轻者勉强可以少量出菇,换回成本,重者只有处理后做有机肥用。防治措施:码跺可以进行,但必须随时掌握品温,达到或接近25℃时,必须立即倒垛散温。切不可因为忙就任其自然,导致烧菌的发生。不出菇:该问题也多发生在生料栽培中。基本原因就是烧菌,一是发菌期间的烧菌,二是一潮菇后做墙式栽培,菌丝恢复期发生烧菌。熟料栽培也有发生,主要集中在菌墙式栽培中。畦栽也有发生,主要司题也是烧菌。防治措施:生产中一般不要做墙式栽培或畦栽。一定要做时,应严格观察,品温达到25℃左右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发生烧菌的可能性较大。虫害螨类:多在双孢菇上发生,部分平菇亦有发现。基本症状就是“发菌难、退菌”,有的40多天未完成发菌,而且表面菌丝越来越少,但往往当作病害而被忽视。防治措施:畦面喷洒杀螨醇、三氯杀螨砜或其它杀螨药物,随即覆盖地膜令药物在小空间内集中发挥药性,也可配合使用磷化铝药物,但要注意安全,最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菇蚊类:几乎所有品种都可发生,但以平菇、双孢菇、鸡腿菇等居多,可能与该类品种的栽培面积大有关。基本为害症状与螨类相仿,但明显区别就是打开基料观察可见白色幼虫,菇蚊幼虫略小,菇蝇幼虫略大。防治措施:按每立方米空间4片磷化铝的用量熏蒸杀灭。具体操作中,可按每2m双孢菇畦面1片投放、覆盖地膜,菌袋类每200kg干料3片的用量,用宽幅双层塑料膜做成大袋装入,约密闭6~8h即可通风。同样,施用该药,最好有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线虫类:多在乎菇、白灵菇、双孢菇等品种上发生。主要表现为侵害子实体,深入到菌褶间隙中,吸取蘑菇营养和水分,并破坏其商品性;该虫害似乎越是低温条件越是猖獗,其实是该季节栽培数量大的缘故。防治措施:2%~6%的食盐水浸洗菌袋或连续喷洒畦面,也可有效的驱杀。5%甲醛喷洒,但牵涉残留问题,一般不提倡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