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鸡传染性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

时间:2024-04-08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几年来,尤其是从2002年以来,肉仔鸡传染性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的病例在临床中逐渐增多,如诊疗不当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导致发病鸡群的提前淘汰。因此,本病的发展和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措施以及诊治体会作一概述。1流行特点1.1发病普遍,肉仔鸡饲养密集区(养殖小区)和非密集区(小规模农户饲养),均有可能发生本病。1.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夏两季相对多见。1.3发病日龄多为15~40天之间的肉仔鸡群。1.4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复杂,容易误诊,从而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1.5免疫鸡群仍可发生本病,这可能与免疫程序不当,鸡传染性囊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可能出现新毒株以及毒力增强有关。1.6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有无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和饲养管理的好坏以及环境的优劣有直接关系―饲养管理跟不上、环境卫生差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诊治不当常造成发病鸡群的提前淘汰。2临床症状患病鸡群精神委顿,呆立扪堆,低头缩颈,羽毛松乱,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开始发病时采食量无明显变化,2~3天后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变化不明显(发病2~3天后才下降),鸡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甩鼻、呼噜等),粪便颜色、形态不一(或黄绿色或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有的还会出现“蛋清状”的水样粪便)。发病初期鸡群出现零星死亡,3天后死亡率明显增高。有的病鸡两腿麻痹,运动失调,翅下垂,最后瘫痪。3剖检变化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有的心冠脂肪出血;腺胃与食道移行交界处下部、腺胃与肌胃交界处上部有出血带,有的小肠外观可见数个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黄色泡沫段(剪小肠段内容物呈橘黄色、稀薄,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缺乏弹性,稍用力即断,肠壁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与周围界限明显),有的肠道不规则出血(斑点状、条状或块状出血),个别鸡肠道内有“枣核”样或“岛屿”状出血、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肝肿大、有肋压痕迹,呈红黄相间的条纹状;肾不同程度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明显;有的法氏囊肿胀,外观有黄色胶冻样物质覆盖,内心黏液,严重者法氏囊明显出血、肿大;腿肌、胸肌出血不规则(斑点状、刺状、块状出血)。4诊断由临床症状、剖检特征、流行特点等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5治疗措施可选用专治传染性囊病和新城疫的高免血清或特异性球蛋白肌注;白天饮水中加适量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晚上饮水中加适量健肾利尿药;料中拌入抗病毒中药加肠炎药物,连用3~5天。6讨论与体会6.1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比较复杂,因而在诊断和治疗上很容易出现误区。如仅诊断为鸡传染性囊病,只采取传染性囊病蛋黄抗体+抗生素治疗的措施后,鸡群症状会有―定程度的减轻,但很快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如只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于是紧急免疫接种,其结果不但没有控制病情,却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仔细观察与剖检,必要时取病料送实验室诊断,以更快、更准确的诊断疾病,以防误诊。6.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科学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对于本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予以重视。6.3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饲养环境的变化、药物的应用以及时间的推移,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也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禽病防治工作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其病变的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更好地促进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出血 症状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