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拓展红枣富民的新型道路

时间:2021-05-20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仲春时节,临县枣区召开了盛大的红枣林提质增效动员会,临县扶贫攻坚大做红枣文章,按照“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树品牌、促增收”的思路,举全县之力铺开红枣提质增效、加工销售和市场建设工程,推动红枣产业全新发展。临县先行先试的决心和行动,再一次把人们的注意力聚集到红枣产业的发展。

  红枣管理面临新挑战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沿黄河长300公里、宽20公里,覆盖66个乡镇、1300个村,涉及20万人的200万亩红枣林带。面积占全省的40%,全国的10%。正常年景产量3亿公斤,占全省的67%,全国的13.4%。年产值10亿多元,主产区人均收入1500多元。栽培品种约60个,以木枣、油枣为主,梨枣、骏枣、木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枣之列。

  临县是“全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枣业十强县”,红枣面积88万亩,产量2亿多公斤,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30000亩有机红枣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柳林红枣”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获“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我市红枣产业化发展已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枣区枣园果裂浆烂,不好贮藏。导致丰收而不丰产,增产而不增收;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新疆枣迅速发展冲击着吕梁红枣市场销售;三是管理水平差。由于红枣产多产少、产好产坏大多得听天由命,所以效益低,特别是去年出现红枣滞销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枣区农民管理枣园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使红枣正常化管理程度越来越差。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市红枣产业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红枣产业科学管理市林业部门介绍,全市现有红枣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转换红枣8000万公斤,增值2亿元。销售企业1000余户,经纪人10000余名,生产的200余种红枣产品,通过临县、柳林等红枣交易市场,销往全国各地,进驻全国各大超市。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120余个城市建起了销售网点,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目前我市红枣产业面临着两大制约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是裂果和病虫害,近10年来,有6年严重裂果,最重的年景基本绝收。病虫害发生主要是桃小食心虫,造成早落、虫枣,影响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市场风险是枣价低,吕梁红枣市场销售价仅3——5元/公斤,与新疆红枣30——40元/公斤相比,差距近10倍,极大地损伤了枣农管理和发展红枣的积极性。这两种风险如果全由枣农承受,则必然把枣农压倒、产业压垮。政府和社会必须为枣农分担这两种风险,红枣产业才能长远发展,农民致富才有长远支撑。

  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论证,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农业要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必须要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市场畅销的农产品。为此我市及时启动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红枣产业的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全市制定《吕梁市红枣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红枣产业的建设内容,大力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区、有机红枣、特色 (富 硒)红枣三大项目,并划拨专款对这些园区建设给予补助。

  临县、柳林、石楼等红枣大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知名红枣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制定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着力提高园区建设科技含量。在园区标准化管理当中,各县实行“六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防虫、统一采收”,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 +农 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三方签订合同,实行定单位农业。市政府对企业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贴保贷款资金挟持,对合作社给予10000元/个的补助资金扶持。

  在储藏加工方面,近年来全市新建红枣烘干房600间,使全市烘干房达到近5000间,进一步缓减了干枣不干难以储藏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因裂果造成的损失。柳林县按照“青枣冷冻加工、鲜枣储藏保质、完熟枣烘干精加工增值”的红枣分类分批产销思路,新建红枣储藏保鲜库10000平方米、智能烤房106套。同时全市加快建设红枣专业市场,启动打造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红枣专业市场,逐步打通了市场销售物流通道。

    标签: 红枣 临县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