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史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青稞作为西藏第一大特色产物,因其具有耐旱、耐薄、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等优异种性,滋润着藏区人民。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藏,走进青稞。

青稞史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1965年,青稞主要用于主食和青稞酒;50年后的今天,青稞可以加工成40多种产品。这预示着青稞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在日益提高,专用型品种层出不穷。

高产、高抗、提质

育种技术让藏区“明星”换新颜

相比玉米、水稻、小麦,青稞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农作物。然而,当汽车行驶在西藏,你会发现有农田的地方就有青稞,青稞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藏民的餐桌上也一定少不了糌粑、青稞酒,这注定了青稞的身份和地位在藏区是何等重要。

科技再攻关绘制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

“我们成功绘制完成了全球首个青稞基因图谱!”这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表明,揭示出了青稞的高原适应性机制,解读了其起源、驯化和栽培选育过程。”

据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从事青稞基因研究工作的曾兴权介绍,此次青稞基因组测序,发现了360多个具有高适应性的基因。

青藏高原有着广泛的生态环境,不同区域降雨、温度、土壤类型、植被和紫外线辐射各不同,这赋予青稞具有高原极端条件下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此次测序的青稞为纯合度相当高的,在西藏具有长久种植历史的品种,因为该品种避免了杂交产生的干扰。这些高适应性基因包括耐旱,耐薄(即耐贫瘠)等,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

曾兴权举例,河谷里面生长的青稞,就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因而青稞优良作物的选择有两个重要参考量:适应性广、产量性状好。

华大基因项目负责人赵山岑表示,作为麦族的重要一员,青稞基因组的发表,不但帮助研究者更好理解大麦类作物的不同驯化途径,同时也使得其能够结合大麦、小麦,以及其祖先品种探究麦族的进化历史。“耐寒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更好地为我们进行高原类作物的改良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决民生中的粮食问题。”

增收新途径高产新品种每亩多收 50 斤

在玉米、水稻等创高产的当下,青稞也“不甘示弱”,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尼玛扎西团队历经19年,选育出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以高产、抗病毒、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的示范面积达10.6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6.5公斤,全年青稞产量达66万多吨,创近10年新高,为青稞种植户带去了增收的希望。“目前,全区5个地市40个县的推广面积达43.7万亩,占全区青稞种植面积的25.7%,亩均增产25公斤以上,纯收益近5000万元。”对于这一系列指标,尼玛扎西如数家珍。

“‘藏青2000’高产、白粒、大穗、高杆,品种潜力非常大。”在全区最大的“藏青2000”良种繁育基地——白朗县,尼玛扎西的话得到了印证。

去年,该县巴扎乡金嘎村村民达瓦顿珠家的93亩耕地中,有85亩种植了“藏青2000”,这个比例足以表明达瓦顿珠对这个新品种的肯定。

果然不负众望,达瓦顿珠家的85亩青稞产量达3.4万公斤,收入19余万元。

在白朗县,像达瓦顿珠这样增收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据介绍,自2013年白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藏青2000”以来,种出过亩产448公斤的最高纪录,为当地粮食产量增产275万公斤,以市价每公斤3.9元计算,农民增收1072.5万元。

白朗县“藏青2000”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也让全区青稞种植受益良多。目前,全区“藏青2000”推广面积已由2013年的10.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80万亩,对全区青稞增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功能在转型 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起初,青稞能根深蒂固于藏区人家,与它给予高原人民饱腹的满足感是分不开的。而如今,作为西藏第一大特色产物,青稞已经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正在以单一的吃饱生产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从糌粑到西式面包,再到40多种丰富的食品,融合了生命之粮与保健食品等元素,是青稞走向纵深的标志。

尼玛扎西介绍,科研人员正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青稞的基因培育那些富含营养价值的青稞种子。“把青稞里的β葡萄糖含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青稞更加有利于健康。”提到未来的育种目标,尼玛扎西还是很有信心的,“由于添加剂是现在食品中的一个重要成分,青稞的品种研究也在朝这方面发展。”接下来,他们将从青稞的功效成分角度出发,研究麦芽在不同时期,其功效成分的变化,然后做成添加剂。“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一种添加剂,其功效成分高,可以做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另外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用糯青稞做青稞食品。”

50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青稞在变迁着,变得更加营养、高产、丰富多彩。

青稞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

青稞杂交育种开始于1965年,经过西藏自治区育种工作者多次杂交累积,便有了1985年通过审定的“藏青320”、2013年通过审定的“藏青2000”等一系列主栽品种。

目前,西藏全区种植青稞200多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70%。优良品种的普遍应用,使全区青稞亩产由1980年的150公斤提高到如今的平均亩产319公斤,并使同期全区粮食总产由50.5万吨提高到95万吨以上。

2000年后,西藏开始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市场型、科技型和效益型的现代农业转变,迎来了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大量研究证明,西藏青稞是世界上具有突出降血脂功能的β-葡聚糖成分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西藏青稞的品质和医药保健功能凸显。近年来,随着青稞β-葡聚糖提取分离的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诸如“青稞降脂胶囊”、“青稞茶”和“青稞饼干”之类的新产品应运而生。这一科技成果对于提高种植面积已占到西藏农作物总数60%的青稞的附加值、加快青稞产业开发、增加西藏农牧民收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让农民丰收致富是动力”

在距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还有1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的田地里,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究员禹代林,随手抓起一把土壤,看看墒情,走到牧民旁边查查化肥,干起农活来驾轻就熟,俨然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青稞的推广种植,是西藏自治区农牧工作的一大亮点,同样承载着禹代林的丰收梦。

据了解,由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选育的“藏青2000”新品种,目前已经在全区5个地市的40个县推广种植。这其中,一定少不了像禹代林这样的农技推广员的功劳。

检查机器刻度、种子包衣情况和化肥施用比例,这是禹代林和同事们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要重复做的事情,从而了解苗的涨势情况,为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藏青2000”必须采用种子包衣和机械化种植,看到一户农民还在采用手播的播种方式,禹代林立即上前,对他们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培训。“手播的方式,用种量大,造成了种子的极大浪费;而机械播种,能够极大地节省劳力和成本。”禹代林说。

截至目前,禹代林从事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已经9年了,主要负责日喀则和灵芝地区“藏青2000”的推广种植工作。一间房、一张床,就是他生活9年的地方,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一出门就是广袤的农田。“新品种丰收和农牧民致富的梦想正是支持我们不懈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禹代林说。 李林森

深加工

青稞产品去年产值3.8亿元

近日,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近年来,该区青稞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青稞种植推广还是青稞深加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青稞深加工方面,在定量分析青稞β-葡聚糖、生育酚、抗氧化物等功能因子的基础上,利用优质青稞为材料,研发青稞功能食品及其加工技术,制定和应用有机与绿色青稞生产技术规程与加工原料生产体系,同时与内地科研院所和加工企业合作,开展青稞加工技术与生产工艺以及特色产品研发,已研发6个青稞特色产品。青稞红曲、青稞米、青稞麦片、青稞方便面、青稞β-葡聚糖粉和青稞饼干等产品加工初具规模。据统计,青稞产品深加去年产值达3.8亿元。

据了解,去年在科技厅的支持下,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青稞产业专项,在初步建立了青稞核心种质库基础上,鉴定和示范推广了7个青稞新品种,即“藏青2000”“喜玛拉22号”“藏青13”“品比16”“冬青17号”“冬青18号”和“藏青690”。“在我区青稞主产区集中示范推广‘藏青2000’‘喜玛拉22号’和‘藏青13’,面积达18.5万多亩,比主推青稞品种平均增产10%,达到每亩375公斤,增收达近1亿元。”自治区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张会莉

既要增产更要适应产业化发展

青稞育种目标的多元化和品种类型的多样化,绝不是西藏新一代青稞育种工作者的一种逃避或托词,也决不是否认选育一个类似“藏青320”那样的稳产性和广适性的高产新品种。青稞育种目标的多元化和品种类型的多样化,是在分析当前当地青稞发展形势,针对目前西藏农业生态条件、青稞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当前西藏青稞生产与产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青稞生产与食品消费引起了广泛关注,青稞产业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青稞品质的特异化与优质化、生产的高产化与区域化、加工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势必,青稞主产区的肥水条件将不断也必须提高,青稞生产将不断也必须区域化布局,青稞品种不断也必须高产。在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下,青稞育种目标必须多元化、品种类型多样化,才能取代“藏青320”,才能支撑青稞单产提高、才能推动青稞产业化的发展、才能使种植青稞的农民增收。

青稞育种目标的多元化和品种类型的多样化,是指针对青稞不同生产区域的生产现状、生态条件、生活水平,选育不同产量类型、熟期类型和加工品质类型的品种。西藏青稞产区大致分为河谷农区高产区、高寒农区与中间半干旱地带早熟中产区和冬青稞种植高产区。在青稞育种目标与品种类型选择上应因地制宜,因情施策。

河谷农区高产区,是西藏重要的青稞产区,也是农田设施较好、产量潜力较大、对青稞总量影响极大的区域,更是青稞育种的主攻区。该区域的青稞产量指标应该定在每亩350公斤~450公斤(但是施肥水平和栽培管理必须要跟上,良种良法必须配套),兼顾品质性状和粮草双高。

高寒农区与中间半干旱地带,青稞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大部分中间半干旱地带,“藏青320”将继续发挥作用。高寒农区产量指标应该定在每亩250公斤~350公斤的早熟中产品种,兼顾粮草双高。如“藏青690”等可以抵挡一阵子。从育种目标上讲,这些区域的品种应该是中产、稳产、耐瘠、耐寒、抗寒的品种类型,选择策略上要在“藏青320”的缺陷上改造和提升。

冬青稞高产区,是指海拔3700米以下的青稞种植区,其产量潜力大、增产效果明显,还可以复种一季饲草作物,青稞增产的工作值得大力推动。只可惜,因认识不足、力度不够、措施不力,虽然种植面积在这一区域屈指可数,成效却不明显。该区域的产量指标应该在每亩400公斤~500公斤,兼顾加工品质。

特异品质类型,青稞加工业的发展取决于青稞的品质。β-葡聚糖是公认的对糖尿病食疗的功效成分,印度人在2000年就用大麦食疗糖尿病;国内外公认其具有控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的功效。母育酚(生育酚)具有抗衰老等功效。青稞育种技术可以提高青稞籽粒中的β-葡聚糖和生育酚等含量。西藏青稞特异品质育种起步虽晚,但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一项育种目标和品种类型选择,选育青稞高β-葡聚糖和生育酚等含量,兼顾粮草双高,应该是青稞育种的重要目标。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青稞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技之家网站青稞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标签: 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