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里的“循环经济” 袖珍菇占泸州60%市场

时间:2024-04-08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丧失了备战功能的防空洞,除了具备避险、避暑、乘凉等功能外,还是天然的“储藏室”和“温室”。泸州市泸县的花甲老农马生贤,6年前搬到江阳区蓝田街道,以每年近10万元的价格租下4个防空洞培育袖珍菇。如今,马生贤就靠着4个防空洞和长年培育的10万余个菌包,每年获利近40万元。对此,当地政府表示,只要不影响防空洞的防空功能和主体结构,会依法鼓励市民利用人防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创富故事

  巧妙利用适宜温度公路下藏着“蘑菇大棚”

  若不是走进马生贤宽大的屋子里,记者压根也想不到,在一条宽阔的公路地底下居然还有几个防空洞,每个防空洞居然都变身为近40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马生贤的屋子就在防空洞口。

  走进昏暗的防空洞,记者很快看到了不少奇怪的“土”。“这是棉籽壳和玉米芯等做的培养料,用来种蘑菇。”马生贤说,他的棉籽壳全是来自新疆、湖北,加上水和石灰消毒,然后堆积发酵,再装包蒸煮24小时,就可以培育袖珍菇,培育过后的废料免费送给周边的农村栽花种树,实现循环使用。

  马生贤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防空洞进行种植,是因为食用菌的生长温度在15℃—20℃之间。正常情况下是秋季投料,冬季和春季收获。而防空洞长年是15℃—20℃的恒温,符合食用菌的生长温度,让他在夏季和秋季天天都有新鲜菇供应市场。

  引进新品打开销路袖珍菇占去泸州60%市场

  在防空洞里,记者发现,每个洞里种植的蘑菇品种除少量平菇外,几乎全是小巧玲珑的袖珍菇。“可别小看了我的这些袖珍菇,泸州市场60%的袖珍菇都出自我的防空洞。”马生贤介绍。

  “前些年,泸州的袖珍菇大部分都是外地进来的,份额小得很。”马生贤说,2009年春节,他了解到泸州袖珍菇市场空缺后,毫不犹豫地在泸州率先引进了这一菌菇品种,并在防空洞里进行规模种植。

    标签: 防空洞 袖珍 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