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获季,农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塞上驼城一片丰收景象。为了加强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就宣传,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助推全市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及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农业局共同组织省市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收行”主题宣传活动。《华商报·今日榆林》开设“塞上金秋 丰收喜悦”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宣传各县区的农业举措、成效、经验。
播撒绿色梦想,收获金色希望,看着金灿灿的水稻、红彤彤的高粱,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脸上笑开了花。近日,华商报记者跟随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农业局主办的“秋收行”活动走进米脂、绥德及子洲发现,各个县区大力推广“要致富、有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少乡镇已在产业发展上获得了巨大的受益。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10月9日下午,绥德县高胜沟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内发出隆隆的轰鸣声,香菇被加工后码放在车间内,“这是我们村创业青年王浩春筹资2000多万元,带领大家建造的香菇基地,带动全村人致富。”
王浩春从小背井离乡,返乡后赶上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在认真调查了食用菌的市场后,王浩春觉得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各方面条件适合种植食用菌,便开始筹资建设厂区,遇到技术难题就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王浩春成立的合作社内所用的劳力主要为本村的富余劳动力、低保户等,男性每天给发放工资100元,女性每天给发放80元工资。“过去我们把地种完之后,就闲在家打麻将、玩扑克、聊天,现在大家都到香菇基地上班,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而且过得充实。”村民高先生笑着说,现在好多外出打工的人员也重新回到村里,边种地边在香菇种植基地上班。
据了解,王浩春所在的合作社每年生产香菇300万公斤,雇佣村民30多人,生产出来的香菇销往榆林、银川、河南等地,由于香菇品质好,经常是供不应求,还有很多县区到他们厂区来学习香菇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