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社平12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条件有限,导致他的左手残疾,对于自己的遭遇他伤心过难过过也抱怨过,可最终还是选择坦然面对。“因为残疾,我干任何事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但我从来都不曾在困难面前低过头。”杜社平告诉笔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个时候,乡村缺教师,乡1212需要几名民办教师,他通过考试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但在教师岗位上一站就是十几年的他,随着经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最终被裁员回家成了一名真正的农民。
2001年,桥镇乡号召农民群众种植大棚蔬菜,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都觉得风险太大,不愿种植。驻村的乡干部袁荣告诉他,现在甘泉的蔬菜影响力越来越大,种菜肯定比当民办教师更有前途。这番话激起了杜社平发展大棚蔬菜的想法。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却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发展大棚蔬菜的决心。在驻村干部袁荣及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他悄悄起买了草帘、塑料膜、灌溉设施等,建起了4个蔬菜大棚。
可没有种植技术咋办?如何防治病虫害?这些问题都让杜社平伤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技术就学,铁棒都能磨成针,我就不信学不会!”杜社平时刻在心里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他白天泡在棚里,晚上沉浸在技术书籍中,有时还专门跑几十里路向县农业局的技术员请教。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第一年种的4棚反季节黄瓜喜获丰收。
但黄瓜是种好了,可怎么销售呢?杜社平感慨地说,以前卖菜常常是深更半夜把菜拉到延安、西安等地的批发市场。因为无刺黄瓜刚上市,许多人都不接受,他白天跑市场推销,晚上睡到车里,饿了就吃馍馍,渴了就喝凉水。最后,他手里拿着无刺黄瓜的样品,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延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那时蔬菜批发的马老板看到眼前的杜社平很诚实,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订下了10箱货。并开玩笑地说,以后如果还需要这样的货怎么办?杜社平脱口而出:他会随时保证供货,保证货不会断。随后,诚实的杜社平不仅打开了附近的市场,还把他的无刺黄瓜卖到了甘肃、山西等地。
尝到甜头的杜社平不仅动员周边村庄的村民们种植大棚菜,还接手了原桥镇乡富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其他菜农提供一切大棚所需材料,收购菜农的小黄瓜。目前的他,每天都在桥镇村及周边村庄的大棚里忙碌着,然后由他开着车把菜集中发往开拓的市场,或者打个电话让老板们来接菜,不仅解决了菜农的销售问题,而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的杜社平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他又从河北引进油桃300棵,在大棚里开始试种,还引进大批露地葡萄苗。他说,“我要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